發布日期:2022-04-26 點擊率:102
1978 年 6 月,Intel 發布了新款 16 位微處理器 8086,開創了一個全新時代,x86 架構由此誕生。x86 架構指的是特定微處理器執行的計算機語言指令集,定義了芯片的基本使用規則。
事實上,8086 處理器發布之初并沒有獲得太多關注,也沒有被大范圍采用。但 8086 在 PC 歷史上的地位,怎么形容都不為過。這是因為它帶來 x86 架構,奠定了 Intel 在微處理器界的霸主地位,也成為了一種業界標準。
在此后 40 年的發展中,x86 家族不斷壯大,從桌面轉戰筆記本、服務器、超級計算機、移動設備,期間還打敗了眾多競爭對手,讓不少處理器廠商及其架構技術成為歷史名字。比如 2005 年,蘋果就放棄了 IBM 的 PowerPC 架構,全面轉入 Intel 懷抱。
2003 年,AMD 推出了業界首款 64 位處理器 Athlon 64,帶來了 amd64(x86-64)指令集,即 x86 指令集的 64 位擴展超集,具備向下兼容的特點。amd64 代表 AMD 放棄跟隨 Intel 標準的一貫作風,類似 Intel 把 16 位的 8086 擴充成 32 位的80386 那樣,把 x86 架構擴充成 64 位版本,且兼容原有標準。
在 amd64(x86-64) 出現以前,英特爾與惠普聯合設計出 IA64 架構,但 IA64 并不與 x86 兼容,只是用在服務器處理器 Itanium(安騰)上。Intel 不想引起客戶混淆,把高貴的 Itanium(安騰) IA-64 處理器與 x86 混為一談。IA64 處理器市場反應較冷淡,同時受制于多個專利權,使其他廠商不能模仿。
為了和 AMD 展開競爭,Intel 在 2004 年推出了自己的 64 位版 x86,也就是 EM64T(Extended Memory 64 Tenchnology,擴展 64 位內存技術)。Intel 這種實現 64 位的方法和 AMD 的 x86-64 技術有異曲同工之妙,都是通過 64 位擴展指令同時兼容 32 位和 64 位運算。
其實 Intel 早就有 64 位處理器計劃,眼見使用 amd64 的 Opteron(皓龍)及 Athlon(速龍) 取得成功,Intel 的計劃被打亂。Intel 為了自身的面子,必然不能承認使用了對手 AMD 的技術,因此 Intel 把該技術以 EM64T 這個名字來推出,實際上與 AMD64 幾乎相同。另外,如果使用 amd64 這個名字,等于在幫對手做廣告宣傳。
在以往 Intel 的行銷中,Intel 總把 AMD 的產品貶為自家技術的仿制品。不過這回 AMD 率先開發民用 64 位技術,并取得成功,Intel 需要反過來吸納 AMD 的技術,使 Intel 在研發 x86 處理器技術的領導地位受到重挫。在 EM64T 的資料中,Intel 對其指令集的起源只字不提,后來索性將此技術正式命名為Intel 64。
對此,AMD 和 Intel 互相指責對方,但無論如何至少推動了 64 位技術的發展和普及,也讓 x86 技術得以發揚光大,平穩過渡。
由于 amd64 和 Intel 64 基本上一致,很多軟硬件產品都使用一種不傾向任何一方的詞匯來。出于這個目的,AMD 對這種 CPU架構的原始稱呼 x86-64 被不時地使用,還有變體 x86_64。其他公司如微軟和 Sun 在營銷資料中使用 x64 作為對 x86-64 的縮寫。許多操作系統及產品,尤其那些是在 Intel 進入這塊市場之前就引入 x86-64 支持的,使用 amd64 同時指代 amd64 和 Intel 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