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日期:2022-04-26 點擊率:35
現在,工業產品正在向智能產品轉變,生產中的聯網會在漢諾威工業博覽會上放映出來。在機械和電氣技術之間、在產品設計和生產之間或是在機器制造和IT行業之間,界限已不存在。現在互聯網越來越普遍,基于軟件和電子技術產品和機器實現了智能化。鑒于這些新發展和數據交換的新標準,企業要保持開放的態度。
在自動化方面體現更為明顯,在2018年的漢諾威工業博覽會上,一方面將工業自動化與模型驅動架構展覽(MDA)合并成了集成化動力傳動展(IAMD),另一方面是模糊了與軟件供應商的界限。設備自動化是由軟件來傳動的,安全可靠,且最終通過數據分析將達到更加有效的組織生產。這些具有決定性意義的議題如何在漢諾威工業博覽會上進行介紹,且工業4.0對成果演示起怎樣的作用呢?集成化動力傳動展(IAMD)及數字工廠的全球經理Arno Reich回答了記者提出的這些問題。
集成化動力傳動展(IAMD)和數字工廠之間的界限是不易分清的,自動化專家變成了軟件提供商,當軟件提供商為工業流程鏈提供解決方案時,沒有數字工具是不夠的
記者問:2018年4月,集成化動力傳動展(IAMD)首次成為漢諾威工業博覽會的一部分, 這是將模型驅動式架構展覽(MDA)和工業自動化合并而成的一個展會。您這樣做的目的是什么?
Arno Reich答:正因如此,我們的展會結構變得更加符合市場需求。參展商有可能以更短的周期參展。而參觀者則能夠獲得一個跨系統解決方案的概貌。工業4.0使得行業的界限消失,并使得創新周期變得更短。在數字化時代,產品市場成熟得越來越快。因此,驅動和流體技術領域的企業經常每兩年作為漢諾威工業博覽會的一部分參展,才能向我們展示介紹他們的創新。
記者問:這方面的具體數字是多少?
Arno Reich答:基于將這兩個展會合并的決定,2018年在漢諾威工業博覽會上的展出面積大于8000?m2,已明顯超出了迄今為止人們對兩年一次的驅動和流體技術展的期待。
記者問:那么對那些只想每兩年參加一次展覽會的企業來說會是怎樣的呢?
Arno Reich答:兩個展會的合并是一個從市場的角度考慮所作出的決定,這是市場上大多數企業的需求。今后我們當然會為那些希望每兩年參加一次展會的參展商們提供一個“家”。 迄今為止的展會大廳的結構還會部分保留。在此,22號和23號展廳的功能今后每年將持續為這兩個題目保留。
記者問:集成化動力傳動展(IAMD)對漢諾威工業博覽會有著怎樣的意義?
Arno Reich答:借助于集成化動力傳動展(IAMD),我們強化了漢諾威工業博覽會作為一個世界級的工業 4.0博覽會的地位。 集成化動力傳動展(IAMD)是整個漢諾威工業博覽會的脊柱。我們不只是展出具體的組合件零件,而是提供一個面向從智能部件到云基數據管理的總體解決方案。該展會的議題不再只是局限在集成化動力傳動技術。漢諾威工業博覽會既是一個世界領先的工業博覽會,又是一個工業4.0的全球熱點,是一個頂級展會。因此,我們在與參觀者的互動環節也會涉及到如人工智能或是互聯網前景這一類其他世界級專業展會不會如此關注的議題。由于集成化動力傳動和數字化工廠之間的界限是不易分清的。這樣,數字工廠及沿著工業流程鏈的軟件涉及到所有行業,涉及到數字化雙胞胎(Digital Twin)、企業資源規劃(ERP)、制造執行系統(MES and PLM)、大數據和云(Big Data and Cloud)、3D打印、工業安全、人工智能或機器學習等方面的問題。當然這也關系到那些沒有人工智能和數字化工具便無法維系的傳統自動化生產企業。
記者問:在漢諾威工業博覽會上,人們在哪里能夠參觀到工業4.0方面的內容呢?
Arno Reich答:在漢諾威工業博覽會上,人們一定能夠參觀到工業行業方面的內容,這個議題是貫穿漢諾威工業博覽會所有展廳的一條紅線。當然,在論壇上這個議題則更加明確。展廳8的工業4.0論壇、工業互聯網,展廳23的智能化力傳輸和流體動力解決方案專展、展廳14的自動化論壇以及展廳24的物流4.0,展廳4的會議或工業技術服務總論壇也以能源作為重點主題。
記者問:除此之外,漢諾威工業博覽會還確定了哪些議題?
Arno Reich答:工業的數字轉換是一個人人無法回避的巨大議題。為此,我們也制定了漢諾威工業博覽會的主導議題“連接和合作”(“Connect & Collaborate”)。互聯網將工業4.0推向了下一個高度,并創建了新的經濟論壇以及通信。這包括如人工智能或機器學習這樣的工業IT平臺。我們清楚的看到,領先的參展商的主要關注在于將紀律性的互聯網能否繼續向前推進。
記者問:您能舉一個例子嗎?
Arno Reich答:西門子公司推出的基于云的開放式物聯網操作系統(Mindsphere)、Amazon Web Services、Axoom或Connyun,這些名字都與工業數字轉換相關。這些名字證實了互聯網合作是IT和工業合作的新業務模式。為了開發工業中數字轉換的潛力,企業正在進行新的思索,并且在改變自己。這便導致,自動化技術公司也作為軟件企業或是機器制造企業作為技術提供商來提供數字服務。云端運算(Cloud Computing)越來越多的應用在已建立起IT的企業。物聯網和邊緣領域(IoT und Edge -Bereich)里的新技術將進一步擴展到與制造相近的范圍。
記者問:互聯網不只是機遇,而且也有風險,您對這句話怎么看呢?
Arno Reich答:這一點是明確的。為此,在漢諾威工業博覽會還有一個主題,那就是工業安全。在跨企業的生產和通信流程中沒有數據和技術訣竅的保護,要實現工業4.0是不可能的。數字聯網的生產設備和技術服務的可靠運行對企業來說是一個重大挑戰。專家們在展廳6的“工業安全”展出,全面介紹企業如何通過身份認證和編碼直至復制保護和設置入網授權資格來保護自己避免網絡攻擊和出現企業運行故障。
記者問:由于人工智能、平臺或物聯網等議題,數字工廠的面貌會發生巨大變化,這會使PLM、制造執行系統(MES)和企業資源規劃(ERP)這樣的傳統軟件供應陷于不利境地嗎?
Arno Reich答:數字化似乎一直在改變著標準軟件界,但是標準軟件并非不那么重要。標準軟件創建了一個基礎,借助于該基礎,人工智能和云服務增長的數據量才變得能夠加以使用。 而當把這些數據進行一個有意義的相互關聯時,數據才變得有價值。例如那些產品生產或機器運行的數據均是有價值的。 在分析大數據之前,生產廠家需要來自技術層面的數據管理。這樣,生產廠家必須通過PLM、制造執行系統(MES)或是企業資源規劃(ERP)這樣的傳統軟件來做到數據的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