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日期:2022-07-14 點擊率:43
1. 需要通過特性、性能或價格體現最終產品的差異化。
2. 需要縮短產品上市時間來補償在復雜設計上漸增的投資。
3. 需要在不增加成本的條件下實現上述兩個目標。
MCU用戶面臨的這些挑戰形成了未來MCU的發展基礎。為了實現最終產品的差異化,OEM正在積極添加眾多的特性,例如:
1. 用戶接口:用戶接口正在由旋鈕和按鍵迅速轉變為觸摸感測。特別是在器械工業,觸摸感測用戶接口在外觀和功能上有很大的優勢。比如,廚房爐具表面可以是一塊沒有活動部件的玻璃,這樣不僅外觀漂亮,而且容易清潔。為了確保在有溢出的水、灰塵或濕手甚至戴著廚用手套的手的情況下觸摸感測仍能正確工作,設計復雜性有所上升。未來MCU必須能夠應對這種復雜性,并向OEM商提供易于使用的觸摸感測接口。
2. 連接性:系統用戶需要增強其系統在本地或遠程與其它系統相連接的能力。目前有多種有線和無線連接技術正逐漸流行,如USB、以太網、CAN、LIN、IR、RF和ZigBee。在許多情況下,最靈活的解決方案由兩個芯片組成,即一片MCU,一片連接芯片。另外,也有單芯片解決方案,其連接模塊在MCU板上。
3. 顯示器:從LED到點陣再到LCD,系統和設備上的顯示器數年來已經有了很大的發展。而顯示器的亮度、對比度、尺寸和分段是需要恒久面對的挑戰。未來微控制器將使用內置的QVGA技術提供便于連接到大型顯示器的接口。
4. 低功耗:為了延長電池壽命,更是為了節省能源改善地球環境,低功耗將是業界不懈追求的目標。越來越多的MCU可提供低功耗模式,如睡眠模式和待機模式,在這些模式下功耗可低到納瓦數量級。
5. 高電壓:許多用戶正在轉向更高的電壓,以便在汽車和工業設備等應用中取得更高的效率。為了克服瞬間效應,MCU需要能在40V、60V或更高電壓下正常工作。
MCU用戶面臨的第二大挑戰是縮短產品的上市時間。這要求MCU制造商盡可能提供優秀的開發工具鏈,包括編譯器、集成開發環境(IDE)、調試器、RTOS、圖形工具(如GUI)、參考設計以及代碼庫等。
越來越多的用戶缺少足夠的技術資源,他們希望MCU供應商能提供技術支持來幫助他們完成設計。對許多應用而言,技術資源的效率比硅片成本要重要得多。因此具有成本效益的移植路徑正變得越來越重要,用戶由此可將新的設計適配進同一個MCU,或者選擇一個具有相同封裝引腳輸出和相似外設的MCU,然后復用大部分的代碼,這樣可以保護用戶在固件方面的投入。
作者:Steve Sanghi
總裁兼首席執行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