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日期:2022-07-15 點擊率:81
近日,長春一公司制造的國內第一臺產品型汽車儀表檢測機器人“上崗”,可代替人檢測汽車儀表和操縱系統。
目前,它已有了視覺系統,觸覺系統還需要進一步完善,已應用到新型車的檢測線中。
不具人形 但卻具有人的智慧
昨日,記者見到了這臺機器人,它與人們印象中的機器人大相徑庭:一臺長方體的主機箱連著一個攝像頭,“身體”和“頭”是分開的,還沒有四肢。從外形上看,它就是一個普通的檢測儀器,但是它卻擁有著強大的分析和辨別能力。
“目前,它已經代替了人,應用到一汽大眾汽車有限公司新型車的檢測線當中,從效果上來看,十分好。”制造者長春市世紀數碼技術有限公司的張少軍介紹,攝像頭就是它的“眼睛”,它可以檢測下線汽車的儀表和操縱系統,比起人為的檢測更加客觀,從而提高了汽車的質量、可靠性和安全性。
“它現在只具有視覺系統,這也是最難的一關,我們攻克了,以后,我們還要完善它的觸覺系統,增加機械手和踏板系統,這樣就可以完全代替人來對汽車進行操縱和檢測了。”張少軍說。
國內汽車檢測線上的第一臺
對于機器人的研發經過,張少軍說,一汽大眾汽車有限公司產品部電器科一工程師在對德國的汽車檢測線進行調研時,發現德國汽車產業用高科技的汽車檢測機器人對汽車進行檢測,但國內卻沒有。德國的這種機器人價格十分昂貴,價值在200多萬歐元,無奈的國內汽車產業只能租用,租金也高得驚人。
2008年3月,該工程師將制造這種機器人的想法和張少軍說了,張少軍聽后,馬上叫上自己的團隊準備試一試。經過一年半的努力,這臺只有“視覺”沒有“觸覺”的機器人研發成功。
“這臺機器人是國內汽車檢測線上第一臺,從視覺的識別上來說,比德國的那種機器人性能更高、更先進。”該工程師對這個機器人大加贊賞。
“等更加完善后,我們用它模擬人來對新型車進行駕駛,消除了人為檢測的主觀因素,使我們對汽車的檢測更加準確,更加客觀。”該工程師稱,這臺機器人以后還能應用到更多新車型的檢測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