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Arial" sty 物聯網的發展潛力和市場巨大。但是實現物聯網需要解決一系列問題,主要是核心技術、標準規范、產品研發、安全保護等技術方面問題,和產業規劃、體制機制、協調合作、推廣應用等管理方面的問題。
第一,核心技術有待突破。目前,我國處于物聯網關鍵技術研發和規模化應用的初始階段,關鍵在于盡快突破核心技術,搶占制高點。其中,傳感器核心芯片和傳感器網接入因特網的技術,將是今后幾年優先攻關的瓶頸。
第二,標準規范有待制定。制定一種能被世界各國認可的統一的物聯網國際標準,難度很大。據悉目前我國正處于研究制定物聯網標準框架階段,需要集中力量制定標準化體系、產業鏈體系、研發與應用項目規范等。
第三,信息安全有待解決。物聯網中的物與物、物與人之間互聯,使用大量的信息采集和交換設備,信息安全和保護隱私成為亟待解決的問題。
第四,統一協議有待制定。在物聯網核心層面是基于TCP/IP協議,但是在接入層面,協議種類很多,如GPRS、短信、傳感器、TD.SCDMA等,物聯網需要一個統一的協議基礎。
第五,IP地址有待擴充。物聯網中的每個物件都需要一個唯一的IP地址,這只能依靠IPv6來支撐。由IPv4向IPv6轉型以及妥善處理與IPv4的兼容性問題,將是一個很長的過程。
目前全球物聯網狀況尚處于概念、論證與試驗階段,處于攻克關鍵技術、制定標準規范與研發應用的初級階段,我國物聯網處于與國際同步地位。但是,在核心技術和生產規模方面都還有差距。2009年國務院將傳感網和物聯網上升為國家五大戰略性的新興產業。
當前物聯網進展中,從技術發展趨勢呈現出融合化、嵌入化、可信化、智能化的特征,從管理應用發展趨勢呈現標準化、服務化、開放化、工程化的特征。物聯網發展的關鍵在于應用,只有以應用需求為導向,才能帶動物聯網技術與產業的蓬勃發展。2008年底IBM首席執行官彭明盛首次提 出“智慧的地球(Smart earth)”新理念,據了解,“智慧地球” 戰略主要是把IT前沿技術應用到各行各業之中,把傳感器嵌入和裝置到全球的電網、鐵路、公路、橋梁、建筑、供水系統等各種物體中,井通過互連形成“物聯網”;而后通過超級計算機和云計算技術,對海量的數據和信息進行分析與處理,將“物聯網”整合起來,實施智能化的控制與管理,從而達到全球的“智慧”狀態,最終實現“互聯網+物聯網=智慧地球”。
IBM 還進一步推出其各種“智慧”解決方案,包括智慧能源系統、智慧交通系統、智慧金融和保險系統、智慧零售系統、智慧醫療保健系統與智慧城市系統等。“智慧地球” 的核心是“更透徹的感知、更全面的互聯互通和更深入的智能化”:其基礎是傳感網、物聯網和因特網在各行各業的高效融合與綜合應用。這種能夠實現人與人、人與物乃至物與物之間隨時隨地溝通的全新網絡環境稱為泛在網(Ubiquitous Network) 。
物聯網、因特網與空間信息系統基于(RS/GIS/GPS的SIS:Spatial information system)的高效融合,將使數字地球、智慧地球從理念逐步轉為實際應用。
總之,我國物聯網經過十年磨一劍的積累,已經與國際同步發展,前景廣闊。但是,我國要形成規模化的物聯網產業,全面進入物聯網時代,還需要經歷相當長時間的技術與應用的再積累和創業過程。我們既需要熱情的追求,更需要理智的思考和扎實的工作,去迎接中國物聯網春天的來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