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日期:2022-07-15 點擊率:24
全球各地的芯片制造商都對中國新涌現出的競爭者投去戒備的目光,但有些海外觀察人士預言,目前中國的多數初創公司不足為懼,與臺灣地區廠商20年前開始涉足芯片領域的時候相比,今天的初創公司面臨更加激烈的競爭和更苛刻的要求。
北美華人半導體協會(North American Chinese Semiconductor Association)的總裁Greg Ye認為,90-95%的中國初創公司將會消失。目前中國可能擁有多達600家IC設計公司,其中許多是由幾個滿懷希望而資金無多的創業者組成的小公司。在許多情況下,初創公司都無法堅持太久。
據中國電子信息產業發展研究院(CCID),2000年中國有96家IC設計公司,2001年底增加到200家,目前該數字可能至少已翻了一倍,2002年銷售額為億美元,2003年上升到億美元。根據CCID的樂觀預測,今年銷售額將飆升至75億美元,到2008年再增長三倍。(如果上述預測能夠實現的話,這樣高的增長速度的確令人矚目。但值得指出的是,去年全球四大無廠半導體公司的銷售額就高達74億美元)
同時,一些分析師認為全球IC設計產業需要消腫。9月稍早的時候,市場調研公司Gartner Dataquest預測,由于IC市場過于擁擠,即將出現兼并重組。它認為,目前從事IC產業的美國公司,多達40%的公司將在10年內消失。
對于許多中國初創IC廠商來說,資金可能是最大的難題。由于貸款業務不佳,中國的銀行被要求收緊信貸。雖然外資仍在源源不斷地流向中國,但風險投資在中國吸引的外商直接投資(FDI)中所占的比例極低,而且只有少量投向了IC設計產業。迄今為止,半導體產業的多數投資都流向了資本密集型的制造業企業,如中芯國際(SMIC)。
這種局面可能會保持下去,直到中國加強知識產權(IP)保護、改善企業治理和會計作業,特別是建立一個透明的和基于自由兌換貨幣的國內股票市場。最后一點是關鍵,因為股票市場是美國和臺灣地區IC設計產業的推動力量。
三方面的應用在推動中國國內IC設計產業的發展:手機中的SIM/UIM卡;用于各種銀行、交通和社會保險應用的儲值卡和智能卡;以及用于電信和消費產品的視聽應用。
中國系統廠商之間的競爭如此激烈,因此這些并不成熟的團隊不能出一點差錯。這使許多外國公司,特別是大中型跨國公司擁有巨大的優勢,而且這種優勢將保持多年。
(作者:Mike Clendenin 翻譯:張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