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日期:2022-07-15 點擊率:59
中國嵌入式智能平臺聯盟理事長、研祥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陳志列
從15年前代理國外公司產品,到與知名500強企業英特爾平等合作開發產品;從OEM到參與國家標準制定,再到首家推出獨步世界的特種計算機“天傲2007”,為中國贏得特種計算機行業的世界話語權,中國人自己的特種計算機品牌“EVOC”逐漸占據了國內工控產品的半壁江山。正如工業和信息化部計算機與微電子發展研究中心CCID評論的那樣:“研祥對于中國的IPC(工業計算機)事業,做出了巨大的貢獻。”
而帶領研祥“EVOC”品牌成就驕人業績的,正是中國嵌入式智能平臺聯盟理事長、研祥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陳志列,曾被CCTV評為2007年度感動中國創新人物,一位“非經典”的中國工業家。
中國工業報:研祥取得成功的關鍵因素是什么?
陳志列:最關鍵的因素就是一定要有那股心勁,外國人行中國人就行,你行我也行。無論是在技術研發還是市場開拓方面,研祥都是憑借這種永不服輸的精神,一步一步走到了今天。
研祥取得的階段性成功,我覺得就是堅持自主創新的道路。從技術上說,所有產品都擁有自主產權;管理上有我們自己的《非經典管理》。研祥從不人云亦云,走適合自己的路。
1993年,我們在深圳創立了研祥公司,在平穩運營幾年代理之后,開始著手自創“EVOC”品牌。1995年,研祥成立了自己的產品研發部,1999年底研祥開始進入主板生產,并且在2002年首先推出P4工業主板。2003年,成為同行業中惟一在香港上市的公司;2005年同英特爾簽訂的《英特爾—研祥智能嵌入式應用解決方案及產品和市場聯合開發一攬子協議》,成為惟一在技術應用領域達到國際水平的中國企業;2007年推出全球惟一、技術最領先的特種計算機“天傲2007”。
在自創品牌的過程中,有著許多無形且難以逾越的“門檻”:特種計算機行業是集成了多種專門學科的光機電一體化技術,要求非常高。不少與研祥一起起步的企業都因此而中途退出,但是,研祥一路走到了今天,并建立了全亞洲最強大的特種計算機技術研發中心。研祥的科研人員一直占員工總數的30%以上。這是一個很高的比例,再加上我們為科研所裝配的一流硬件研發設施,研祥每年投入的研發經費大約是公司年利潤的11%以上,以保障我們在技術上的領先。
中國工業報:您怎樣評價中國特種計算機行業與世界的差距?
陳志列:說到差距,應該區別對待。如果用特種計算機行業每個環節的最高標準來對比,我們中國的一些技術水平不比外國的差,有些技術比他們還要有優勢。如果拿中國特種計算機行業的發展和美國、德國等科技強國相比,中國總是有自己的優勢存在,這些優勢就是我們發展的契機。
要說缺什么,對我們特種計算機這個行業來說,我覺得技術是最重要的,技術領先就能占據市場的制高點。這次我們推出的“天傲2007”系列是全球首推,價格完全由我們決定,因此我們就最先擁有市場。
研祥一直致力于做一家百年老店,這不僅需要加快國際化步伐,還需要從各個方面加強自己的修養,特別是塑造自己獨特的企業文化。研祥對塑造企業文化方面可以說是不遺余力。我希望有一天,我們的員工的精神風貌讓別人一看,就知道是研祥文化。
中國工業報:信息化促進工業化是中國特色新型工業化的重要內容,您認為目前全國30多萬家規模以上工業企業信息化的主要障礙是什么?
陳志列:隨著社會的發展和進步,特種計算機應用范圍也越來越廣。在整個國民經濟中,幾乎找不到哪個行業用不到特種計算機產品。目前的主要問題還是各個行業的信息化進程不均衡,有些企業還停留在十多年前的水平,所以,對于我們這樣的設備提供商來說,就要面臨不同的客戶和技術命題。
我覺得,中國工業企業信息化需要對傳統體系進行全面的改造,而不僅僅是先進技術應用的問題。企業從思想上要進行轉變。首先要明白信息化對企業的盈利有很大的促進作用。比如特種計算機技術的應用就可以讓企業在很短時間內提高工作效率。
研祥在實施信息化方面主要做了以下工作,首先是對公司網站的充分利用,作為內部和對外的溝通工具和平臺,介紹自己的產品的同時,更重要的是讓本公司員工和客戶透過這個窗口進行交流,研祥特別注重以電子信箱為基礎的通訊,“寫清楚,E專人”。
其次是建立健全銷售和行政管理平臺,包括財務制度的網絡管理,現在已經非常健全,當時的大投入帶來了今天的高效率。我有個明顯的體會:現在的辦公速度比以前不知快了多少。
最后是在企業內全面建立信息化制度,這個工程非常浩大,加上研祥現在的分公司、辦事處、研發中心已經遍布全國,業務上的溝通非常必要,需要及時處理的信息也每天都在上升,信息化是必須實行的,現在我們的年銷售額每年遞增近30%,我覺得這其中信息化的功勞非常大。
除了企業自身的努力外,政府的大力推動也會起到很大作用。原信息產業部、原國家經貿委一直在做這項工作,對加速企業信息化的過程非常重視。現在,國家設立了工業和信息化部,我們企業要積極配合政府,希望政府多頒布政策鼓勵競爭,通過競爭機制全面普及信息化。
中國工業報:您同意工業設計是實現“中國制造”到“中國創造”跨越的法寶這一說法嗎?
陳志列:商品流通中有一個著名的“微笑法則”。即,處在谷底的是制造業,分別居于兩端的是研發和銷售。研發屬于商品的創造,銷售則是品牌的推廣;而制造僅僅是從創造到銷售的一個基本實現過程。從“中國制造”到“中國創造”是個比較大的范圍,當然離不開工業設計,我覺得應該說工業設計所體現的那種創新的精神比較貼切,而設計研發是創新環節中最為重要的部分,是“中國創造”真正的精義所在。
創新方面,研祥走出了屬于自己的一條路,對于從“中國制造”到“中國創造”的作用深有體會。我覺得“中國創造”的創新要義最關鍵的是產品創新,加大在研發推廣上的資金投入和人員投入,從某種意義上說,產品創新就是工業設計的精髓所在。而另一個重要方面———品牌創新同樣不可忽視。如今研祥“EVOC”的品牌價值已經非常高,這個同樣屬于工業設計的范疇。
總的來說,從“中國制造”到“中國創造”的跨越,需要各方面的提高。但是毫無疑問,工業設計是其中最有力的法寶。
中國工業報:記者接觸過不少工業經濟領域的企業家,發現他們更愿意稱自己為“工業家”,像格力的董明珠,甚至提議國家設立“中國工業家獎”。您如何評價“工業家精神”?
陳志列:我是上世紀60年代出生的人,你知道我們這一代最偉大的理想是什么嗎?———實現四個現代化。如果被稱為“工業家”,我覺得應該算實現了“工業現代化”。我是學理工科的,從研發產品到創辦公司,可以說一直以“工業家的精神”來工作。如果相比別的行業,我認為,獨特的“工業家精神”應該是“務實”。自己會什么,不會什么,能干什么,不能干什么,自己心里得有數。我覺得無論哪個行業,到最后拼的還是實力,那是實打實的,攙不得假。
現在仔細想想,研祥的產品還真為四個現代化出了不少力,科學技術的現代化就不用說了,研祥就是高科技企業,現在的所有產品技術、專利都完全擁有自主知識產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