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t id="m4md3"></rt>
  • <bdo id="m4md3"><meter id="m4md3"></meter></bdo>
  • <label id="m4md3"></label>
      <center id="m4md3"><optgroup id="m4md3"></optgroup></center>
      產品分類

      當前位置: 首頁 > 人物訪談

      論我國當前電源結構的優化

      發布日期:2022-07-15 點擊率:104

      face="Arial" style="display: block;">  按照科學發展觀的要求,不斷優化我國的電源結構,是實現我國社會經濟協調發展的必然抉擇.2003年全國SO2排放總量為201587 ×107 t,其中:工業SO 排放量為 ×10 t,占SO排放總量的83%;火電SO 排放量又占到全國工業SO 排放總量的50%以上.因此,優化我國的電源結構已經成為當前面臨的一項重要課題.

       1 火力電廠對我國生態環境的影響

        在火力電廠的生產過程中,必然要消耗大量的燃料和水,將燃料的化學能轉換為電能.據測算,一座1.0×10 W 燃煤電廠日耗原煤約為11000 13000t,燃煤發電會排放出大量的粉塵,CO ,SO ,NO 等有害氣體以及灰渣.國家環保總局于2005 8 12 日提供的數據表明,中國SO 的排放總量已居世界第一位,超出大氣環境容量的80%以上.與2002 年相比,2003 年的酸雨污染加重,未出現酸雨的城市比例下降,酸雨頻率超過40%的城市所占的比例上升了7.2%.酸雨和SO2 污染所帶來的經濟損失逐年上升.據統計,我國2.5 ×108W 火力發電的總裝機容量對空氣、水資源的污染帶來的損失每年約為2000億元,占我國污染總量的40%左右.由此可以看出優化電源結構的緊迫性。

       隨著我國社會經濟發展步伐的加快,對電力需求必將呈現出持續增長的勢頭.我國2003 年的發電量和裝機容量均居世界第二位,而人均裝機容量只有 W,為世界平均水平的1/2,僅為發達國家的1/10 ~1/5.預計到2020 年,全國的發電裝機容量將達9.6 ×10 W,人均裝機容量也僅達到目前世界人均裝機容量0.6 W 的水平,而2010 年的燃煤電廠發電量將達到1.875 ×1012 W· h,到2020 年將達2.836 ×1012 W· h.目前我國火電廠中的燃油、燃氣電廠僅占火電廠總裝機容量的5%左右.可見,目前我國火電SO 的排放量主要來自燃煤電廠.在燃煤電廠發電量持續增長的情況下,要在2020 年把全國SO 的排放總量穩定在1.2 ×10 的水平上,難度是相當大的.2003 年我國火電SO 排放總量為9.0 ×10 t.如果2020 年全國SO 排放總量為1.2 ×10 t,按火電SO2 排放量占當年全國SO2 排放總量的60%計算,火電SO2 的排放量也只能是7.2 ×10t.要實現上述環保目標,一是要強化火電燃煤機組的脫硫措施,不僅需要從現在起就對所有新增的燃煤機組進行脫硫,而且還要對原來無脫硫裝置的燃煤機組進行脫硫改造.這樣,全國需要增加煙氣脫硫的裝機容量在4.0 ×10 W 以上.按煙氣脫硫投資300 元/kW 計算,就需要投資1 200億元.二是要加大對電力行業的科技投入,進一步提高煤耗低、脫硫效益高的大機組在總裝機容量中的比重,提高我國火電脫硫的整體水平.就整個電力部門來說,更有必要從優化電源構成著手,大力提高水電、核電,以及風力、太陽能、潮汐等清潔能源在電力能源中的比重.

      2 新型能源的開發和利用

      21 水力發電

       我國河流眾多,水系分布龐大而復雜.在全國可開發的水力資源中,東部的東北、華北、華東3個地區僅占6.8%,西南地區占到67.8%.西部地區水力資源十分豐富,有著相當廣闊的開發前景.實踐證明,像三峽水電站那樣的巨型水電站的建成和投產,對于實現我國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長江三角洲地區是我國經濟最為發達的地區,我國經濟實力最強的35 個城市中有10 個在長江三角洲,全國綜合實力百強縣(市)長江三角洲占了50%.2003 年長江三角洲地區的GDP 為2.28 萬億元,占全國GDP 總量的19.5%.預計到2010 年長江三角洲地區的用電量將由2002 年的2.315 ×1011 W· 上升至5.130×1011 W· h,華東電網當年就需要從三峽水電站輸入7.2 ×10 W.隨著我國社會經濟發展步伐的加快,水電建設所產生的重大作用必將越來越明顯地凸現出來.

       從我國加快發展中西部地區的戰略高度出發,有必要在大力建設大型水電站的同時,相應發展符合內陸特點的中小型水電站.由于中小型水電工程的建設周期短、基建投資小,水庫的淹沒損失、移民、環境和生態等方面的綜合影響小,可以在較短的時間內,在眾多偏僻而分散的區域緩解由于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而形成的用電壓力,使中西部地區的資源優勢轉化為經濟優勢,推動我國區域經濟的協調發展。

      22 核能發電

       由于核電的清潔性,國家規劃到2020 年,將要再建成4.0 ×10 W 的核電站.即使這樣,我國的核電在全國電力總量中的比重也只能由目前的2.3%上升到4%的水平,依然遠遠低于目前16%的國際平均水平.當今發達國家的核電比例為:法國78%,瑞典50%,德國28%.隨著核電的快速發展,必然使嚴重污染環境的煤電所占的比重下降,目前全世界的煤電僅占39%,而我國依然高達71.1%.

       核電的清潔性所帶來的環境效應非常明顯,以我國廣東核電集團為例,自投產以來所生產的電量,相當于為國家節約了煤炭7.15 ×10 t,少向大氣排放CO2 達1.83 ×10 t.實踐證明,當前大力提升我國核電規模的條件已經具備,具體表現在:一是隨著煤炭價格的攀升,特別是由于煤電對環境的污染有加重的趨勢,各地都在積極規劃自己的核電項目,廣東核電集團至2020 年計劃建成2.0 ×10 W 的核電站,相當于再建10 個大亞灣核電站,遼寧、福建等省的核電建設也取得了很大進展;二是核電價格競爭優勢明顯提高,從1994 年至今,由于廣東核電集團經濟效益持續上升,凈資產從32.6 億元猛增到226 億元,核電企業所具有的人才優勢、管理優勢和科技優勢,使其在與煤電的競爭中已經處于有利位置;三是我國核電技術裝備國產化率越來越高,大亞灣核電站建設的所有技術人員和絕大部分的施工人員都來自英法等發達國家,而在嶺澳核電站的二期工地上,幾乎看不到幾個外國人.

       因此,以較快的步伐提高我國的核電比重,既是必要的,也是可能的.

      23 風力發電

       我國位于亞洲大陸的東南,瀕臨太平洋西岸,季風強盛.據測算,全國每年風力資源的總儲備量為1.6 ×10 W,近期可開發約1.6 ×10 W.風力發電是目前利用風能的主要形式,具有規模開發的廣闊前景.據悉,近年來內蒙古的風電建設已經成為電力投資領域中的熱點.加拿大的埃伏隆電力公司最近與二連浩特市簽約,投資12 億美元,計劃在2008 年前建成一個總裝機容量為1.0×10 W 的亞洲最大的風電場.我國風力資源豐富,分布區域遼闊,可以在更大范圍內合理利用風電資源.以浙江省為例,該省鶴頂山和括蒼山地區的風能資源豐富,年平均風速在6.0 m/s 以上,有效風能密度在310 W /m2 以上,年有效風速(4 ~25 m/s)的時間在6 000 以上.截止2004 年底,浙江風電的總裝機容量僅為3.45 ×10 W,居全國第9 位.有關部門的預測數據顯示,浙江省2000 年的用電量為7.38 ×1010 W· h,即使按最保守的方案測算,2010 年的用電量也將達到2.117 ×1011 W· h,年均增長11.1 %.就目前浙江的科技水平和經濟實力而言,加大對風電的科技投入、降低風電成本、改善環境條件是具備的.

       最近,國家發改委要求凡是具備條件的地區都必須加快風力發電的步伐.中國資源利用協會的研究報告認為,我國有能力在2020 年實現4 000 W 的風力發電裝機容量,風電裝機容量2030 年可達1.0 ×10 W,2050 年將達4.0 ×10W,相當于2004 年的全國裝機容量.

      24 太陽能發電

       太陽能是太陽內部連續不斷的核聚變反應過程中所產生的能量.太陽照于地球所產生的能量每秒相當5.0 ×10 煤.因此,太陽能是用之不竭的可再生能源.

       中國是太陽能源豐富的國家之一.我國的荒漠面積為1.08 ×10 (km)2 ,主要分布在光照資源豐富的西北地區.按1(km)2 可安裝100 W 光伏列陣計算,每年可發1.5 ×1014 W· h;如果將1%的荒漠用于太陽能發電,就可以發出相當于全國2003 年的耗電量,而我國目前的太陽能開發還僅處于用于洗澡的初始階段,發電、供暖、空調等方面的使用幾乎為零.近年來,太陽能的開發和利用已經引起有關部門的重視.最近南京的部分院士向省政府提出了開發太陽能的議案,已經得到了相關部門的支持.

      3 優化電力構成的建議

      31 降低煤炭消耗 確保火力發電持續發展

       盡管我國優化電力結構的步伐已經明顯加快,但由于受到當前國力和整體科技水平的制約,在近期內難以改變煤電在電力結構中的主體地位.據國家電網公司對2020 年的全國發電裝機容量的預測,煤電依然要占到64.5%.因此.我們必須把降低煤耗和提高煤炭的使用效率作為穩定煤電發展的大事來對待.建議今后批準新建的燃煤電廠的供電煤耗應在300 標煤/kW· 以內,采用超超臨界壓力等高參數、大容量、高效率、高調節性的火電機組;要繼續研究與開發電廠監控和優化運行技術,狀態檢修技術,并對主輔設備進行節能改造.地處鎮江地區的諫壁發電廠是國電公司所屬的大型火電企業,該廠通過不斷對機組進行技術改造,供電煤耗已由1965 年的517 g/(kW· h)降至2002 年的362.03 g/(kW· h).

       據估算,我國煤炭的剩余可采量是9.0 ×1010t,可供開采不足百年.我國的煤炭消耗已經超過美國成為世界第一的煤炭消費大國,然而我國煤炭消耗產生的經濟效益卻明顯偏低.據日本瑞穗證券公司最近測算,目前中國與日本的鋼產量大體相當,中國卻要比日本多消耗4.0 ×10 標準煤.統計資料顯示,中國2003 年的GDP 僅占全球的4%,而我國消耗的原煤約為世界原煤消耗量的31%.上述數據表明,提高我國煤炭使用效益的空間是相當大的.隨著我國節煤技術的提高和引進技術步伐的加快,必將推動我國煤炭資源效益的快速提升.

       同時,我們必須切實提高對煤炭資源的保護意識,利用當代先進水平的技術裝備,不斷提高我國煤炭產出率。

      32 加大脫硫經費投入 減輕火電企業對環境的危害

       由于我國的電力建設步伐加快,加之以煤電為主的格局還難以改變,因而在近期內由火電所產生的SO2 排放量將難以大幅下降.在以煤電為主的西方發達國家也曾出現過這種情況.原聯邦德國在1970 ~1980 年SO2 排放總量由3.75 ×10 降至3.2 ×10 t,但火電SO2 的排放量卻由1.91×10 升至2.15 ×10 t.可見隨著電力的較快發展,對推動其他行業的SO2 減排是有利的.

       江蘇和安徽是華東電網的電力送出地區,上海和浙江是受電地區.華東電網所覆蓋的四省一市于2002 年所創造的GDP 為3.21 萬億元左右,約占全國的31.3%.江蘇省2003 年的發電量為1.338 ×1011 W· h,居華東電網的首位.江蘇省2005 年的電力裝機容量中煤電要占到90%以上,以致江蘇發達地區的蘇南全境都被列入酸雨的重污染區.因此,電廠的脫硫是一個關系到社會經濟發展的全局性問題.諫壁發電廠的7# ~10#機組是20 世紀70 年代末、80 年代初建造的機組,沒有脫硫設備,于2004 年開始逐臺進行改造.在煙氣脫硫裝置方面采用目前普遍采用的石灰石唱石膏濕法煙氣脫硫系統,一爐一塔,將石灰石作為吸收劑的強制氧化濕式脫硫.由于該工藝技術比較成熟,脫硫率可以達到96.9%左右.但脫硫裝置的運行費用高,占地面積大,系統管理復雜,這對于以小機組為主體的中小電廠而言,承受治理成本是一個尚待解決的問題.國家加大對火電脫硫經費的支持力度,減輕火電企業對環境的污染.

      33 加強全社會的節電意識 提升電能利用率

       節約電能是一個從發電到傳輸到分配再到使用的系統工程.只有切實提高全社會每一個成員的節電意識,才能在每個環節上實現電力資源使用效率的不斷提高.國家能源研究中心提供的數據顯示:每創造100 萬美元的國民生產總值,中國的能源消耗是美國的2.5 倍,是歐盟的5 倍,幾乎是日本的9 倍.為了提高我國產品的國際市場競爭力和實施我國經濟持續發展的能源戰略,就要把拓展新能源、保護能源和節約能源的活動深入持久地開展下去.一是由于我國目前輸電技術相對落后,設備陳舊,在電力傳輸過程中浪費的電能就達10%.我們必須從整體社會經濟效益出發,加大經費投入,盡快用當前先進的技術裝備來武裝電力部門,努力提高電能的利用率.二是積極開展需求側管理,對用戶的合理用電、節約用電給予指導.通過電力需求側管理,提高終端用電效率和電網經濟運行水平,達到節約能源和保護環境的目的.政府應出臺需求側管理等政策和措施,進行市場引導,有序推進,提高能效,建設節能型社會.三是加大對高耗能企業的科技投入,提高節能水平.由于這些高耗能企業的競爭相當激烈,對擔心導致成本增加而不積極采用節能技術的企業,國家有關部門有必要采取相應的強制措施,通過優惠的政策導向和必要的扶持,推廣采用新設備、新技術,以實現能源效益的提升,在更高的層次上增強我國產品的國際競爭力.

       在電能分配和保證廣大居民生活用電、確保科研和特殊領域用電的前提下,應堅持可能、可行和節約的原則.此外,還要積極開拓國際能源市場,廣泛利用國際能源資源,走資源節約型的能源可持續發展之路.

      4 結束語

       隨著我國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必然要求我國的能源產業能夠以相應的步伐發展.在保證整個社會經濟持續協調發展的同時,實現我國生態環境的不斷優化.據預測,我國2006 年的GDP 增長水平,必將加快推動我國電源結構優化進程,電源結構的優化又反過來加速整個社會經濟的發展,使我國的社會經濟進入相互促進的良性循環快車道.

      參考文獻:

      [1] 王 昊,張建宇,林 紅.中國長江三角洲地區電力行業SO2 排放控制的經濟分析[J].環境科學研究,2005,(4):1~10.

      [2] 朱法華.火電建設面臨的環保形勢與任務分析[J].環境科學研究,2005,(4):21~29.

      [3] 付 蓉,陳立斌,蔣麗萍,等.華東電網電力供應及SO2 排放預測[J].環境科學研究,2005,(4):30~35.

      [4] 周笑綠,薛 來,宋立群.SO2 總量控制指標分配的思考J].上海電力學院學報,2004,20(1):35~37.

      [5] 楊俊保,余 靜.我國綠色電源結構建設對策[J].電力環境保護,2005,(1):42~45.

      [6] 倪 明,谷曉君,徐福緣.企業信息化資源最優配置模型的構建[J].上海理工大學學報,2005,27(2):141~144.

      [7] 吳大器,施繼元,姚秀平,等.2003 年上海市電力供需及安全狀況評析[J].上海電力學院學報,2005,21(1):76~80.

      [8] 楊俊保,吳大器,符 楊,等.上海城市經濟運行中電力安全問題近期應對策略[J].上海電力學院學報,2005,21(2):161~164

       


      下一篇: 效力12年的天基可見光

      上一篇: 工業鍋爐行業第二批節

      主站蜘蛛池模板: 亚洲av无码兔费综合| 天天综合日日噜噜噜| 亚洲日韩在线中文字幕综合 | 伊人久久大香线蕉综合Av | 伊人久久大香线焦AV综合影院| 伊人久久大香线蕉综合Av| 亚洲国产天堂久久综合网站| 国产一区二区三区亚洲综合| 狠狠色丁香久久婷婷综合| 狠狠色成人综合首页| 激情97综合亚洲色婷婷五 | 色噜噜狠狠色综合久| 亚洲国产精品综合久久2007| 亚洲国产婷婷综合在线精品| 18和谐综合色区| 久久久综合九色合综国产精品| 日日狠狠久久偷偷色综合免费| 亚洲AV日韩综合一区尤物 | 天天做天天爱天天综合网| 亚洲综合综合在线| 伊人网综合在线视频| 亚洲国产日韩成人综合天堂| 国产精品无码久久综合网| 久久一日本道色综合久久| 久久婷婷香蕉热狠狠综合| 亚洲综合精品香蕉久久网| 国产成人麻豆亚洲综合无码精品| 国产成人综合野草| 国产婷婷综合在线视频| 婷婷五月六月激情综合色中文字幕 | 亚洲综合综合在线| 欧洲97色综合成人网| 中文字幕亚洲综合久久综合| 伊人久久亚洲综合影院首页| 一本一道久久综合久久| 天天综合日日噜噜噜| 亚洲色欲久久久久综合网| 久久久久久综合一区中文字幕| 久久综合香蕉国产蜜臀AV| 亚洲综合久久成人69| 国产综合无码一区二区色蜜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