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日期:2022-04-17 點擊率:30
基于嵌入式網絡的遠程數據采集系統具有不受地理環境、氣候、時間的影響,小型便攜,使用靈活方便,交互操作性好,傳輸速率高,可靠性高,功耗低和移動性好等優點。目前常用的嵌入式CPU中,ARM由于性價比在同類產品中比較突出,目前用得越來越多,尤其是結合開源的嵌入式Linux操作系統以后,更是得到越來越多設計者的青睞。LabVIW作為一種功能強大,簡單易用和設計靈活的圖形化編程語言,已經廣泛地被工業界、學術界和研究實驗室所接受,越來越多地應用在虛擬儀器、測試測量、數據分析、信號處理以及遠程控制中。本設計中,遠程數據采集系統采用基于ARM和嵌入式Linux的方案來實現。采用高性能的ARM嵌入式微處理器Samsung S3C2440作為系統的核心,結合數據采集、下變頻、存儲模塊,實現了數據高速實時采集。同時,利用處理器外部配備的以太網控制器CS8900完成與主機上運行的LabVIEW服務器通信,實現數據的傳輸與系統的遠程控制。
1 系統整體結構
采用SamsungS3C2440作為前端數據采集系統的核心控制器件。系統的整體設計任務分為信號采集與下變頻、數據存儲與傳輸、信號顯示與處理分析等。整體設計方案構架見圖1。信號采集部分采用ADI公司的AD9244完成,AD9244是一款14 bit,40/65 MSPS的高性能ADC。為了滿足AD9244差分輸入的要求,在信號的輸入端配合了AD8138低失真單端轉差分ADC驅動芯片。信號采集完成后,送至ADC6620正交數字下變頻器(Digital Down Conversion,DDC)處理,經過抽取和濾波后的I,Q兩路正交信號在其輸出的數據有效以及I/Q指示信號的配合下,由FPGA產生靜態隨機存取存儲器(static Random Access Memory,SRAM)存儲時序并存儲至64 K×16 bit的SRAM中。
在FPGA中主要完成SRAM讀寫時序產生、SRAM讀寫地址生成、數據通道選擇等工作,FPGA中的邏輯在一個16 bit的控制字寄存器的控制下有序地工作。當SRAM中存儲一定量的數據后產生中斷信號,提示ARM將數據取走。為了提高系統的速度,ARM采用直接數據存儲(Direct Memory Address,DMA)方式讀取數據。之后運行在ARM上的客戶端程序將數據通過網絡發送給遠程主機。遠程主機上的LabVIEW服務器程序對收到的數據進行顯示、頻譜分析、存儲回放等處理,同時遠程主機的控制信號以及為下變頻器ADC6620設計的濾波器文件也可以通過網絡發送給客戶端,實現遠程控制。
2 現場數據采集系統的硬件設計
2.1 ADC設計
外部模擬信號從SMA(Sub Miniature-A)接口輸入,隔離直流后進入AD8138 ADC驅動芯片,AD8138將單路輸入信號變成兩路差分信號,送至AD9244轉換。AD9244中幾個重要引腳的含義及接法:
a)CML(Common Mode Reference):串聯一個0.1μF的電容后接地。
b)DCS(Duty Cycle Stabilizer):接+5 V電源時表示轉換時鐘為50%占空比,接地表示轉換時鐘的上升沿與下降沿均由外界控制。本設計中DCS接+5 V電源。
c)SENSE(Internal Reference Control):接地時將輸入信號峰峰值的范圍限制為1 V,接VREF時將輸入信號峰峰值的范圍限制為2 V。本設計中SENSE接VREF。
d)DFS(Data Format Select):接+5 V電源時輸出數據格式為補碼,接地時為直接二進制碼輸出。由于ADC6620將其輸入數據解釋成補碼,本設計中DFS接+5 V電源。
下一篇: PLC、DCS、FCS三大控
上一篇: 索爾維全系列Solef?P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