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發布日期:2022-04-17 點擊率:34
因為這些間隙的存在,需要明確一個概念:不僅僅著眼于計劃和控制之間的一個間隙。制造企業期望有強大功能的應用系統來彌合所有的間隙。這是促成制造執行系統MES發展的重要原因,也是構建MES的基本原則——關注所有間隙,按需填補管控間隙。 制造執行系統發展的理論旗幟是所謂“制造過程的間隙”理論。它首先是由美國制造執行系統協會(MESA)提出的,他們指出了計劃管理與控制之間的存在間隙。但是,制造過程的間隙遠不止計劃和控制這一個。隨著需求和市場的發展,現有軟件系統的功能空白還會出現新的功能間隙,集成還會繼續。所謂“間隙”論給了我們一個對制造業問題的新關注點,引出了制造軟件新的擴展領域。 計劃與控制自動化之間的信息間隙按照“ISA-dS95.00.01-200企業與控制的集成”的標準提出的企業管理層次模型,企業作業分為5層—— 4級——企業級計劃和后勤支持作業 3級——制造作業計劃和管理 2級——對實際作業管理 1級——對實際作業的感測和操控 0級——實地的加工作業 ERP主要解決的是第4層的企業級的管理作業。而作業人員的操作和車間生產設備的傳感器、控制器、執行機構、分布式控制系統DPS、計算機數控CNC和直接數控系統DNC等是屬于第2、1、0層的活動。MESA的所謂計劃與控制之間的間隙是制第4層和第2、1、0層之間的間隙,——ERP的計劃不能直接作用到生產或設備作業中來,生產作業的實時信息也反饋不到頂層計劃上去。MESA提出采用“制造執行系統MES”來填補這個間隙,從而MESA創建了眾所周知的制造系統“計劃—執行—控制”的3層結構模型。在ISA95標準層次結構中制造執行是第3層次的職能,這個標準稱這些功能是“制造作業管理和控制Manufacturing Operations and Control (MO&C)”。 面對計劃——控制的間隙存在2個問題:首先是計劃與控制要不要集成?主要看制造現場的自動化程度。流程制造的需求比較現實,即所謂“管控一體化”,所以當前我國研究制造執行系統的以鋼鐵和冶金行業最為先進。在離散的復雜制造業,已經出現了大規模的“數控車間”,可能也是需要填補計劃與控制間隙的潛在用戶。在大面積的手動設備的企業,實現管控一體化的需求和條件尚不具備。 第2個問題是在MES之前,執行層功能是不是存在的問題。熟悉制造業ERP的人都知道,ERP在現場執行功能上,并不是空白。多數軟件中,無論從現場管理還是對自動化設備的參數數據采集、管控一體化的功能來說都是早就存在的,只不過這些功能相對今天的制造環境顯得較弱、不能滿足需求而已。執行對我們并不是全新的概念。這和當時ERP有銷售和分銷管理的功能我們又歡迎客戶關系管理、有采購供應管理又關注供應商關系管理、有所謂“綜合查詢”或“領導查詢”又希望有集成的商務智能BI一樣。MES的出現是企業系統分分合合發展的一個過程。今天分了,明天又會合在一起的。 計劃執行之間的時空差異但是事情并沒有結束,制造過程的間隙遠遠不止計劃與控制之間的這一個。最普遍的間隙是計劃與執行之間在時間和空間的差距—“時空間隙”。實際上,對多數離散制造業、特別是復雜制造業來說,時空間隙比管控間隙還要嚴重。時空間隙的本質是需求和可用資源的動態變化。復雜制造業的MRP計劃出自于產品累計提前期的開始,往往是經過了數周或數月才能付諸執行。MRP的計劃僅僅在理想的平穩環境中才能維持有效。在這個時間間隔中,產品的需求會變化、又有新的產品插進來加工。制造環境會變化,設備出現故障或者被占用、前期出現的不合格品造成數量變化和生產秩序的混亂,都會導致原來計劃的失效。由于缺少必須車間現場實時的資源數據的支持,在即便是用ERP/FPC/APS不斷的重算,也未必能夠跟上變化。當然彌補計劃與執行的間隙,必然涉及到計劃觀念的根本變革。
下一篇: PLC、DCS、FCS三大控
上一篇: 索爾維全系列Solef?P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