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日期:2022-04-27 點擊率:58
第一代海上智能生產平臺會挖掘過去的績效數據,并努力制定模擬當前實踐的決策指南,持續反饋和改進,最終匹配甚至超過人員的績效。該目標是:最終實現一個完全集成的技術和數據流網絡,運行平穩,只需極少的人員參與優化產出。
走向下一代
將現有的海上生產平臺轉變為與企業其他部門整合的智能平臺需要多年的系統升級、系統集成、分析、實施和大量資金。一些老的、邊緣化的生產平臺將無疑被遺棄。
然而,隨著每個平臺的向前發展,經驗豐富的軟件經理說:每個應用的安裝應該被視為一個分開的、獨特的工程項目;而不是一次性行為,因為后面要反復按照本地情況進行多次微調。每個平臺都是獨一無二的,但它們都應該可以融入整個大系統。
制造執行系統:無論是設計、規劃還是部署,都需要一個參考標準,很多大型軟件項目實施的失敗往往歸結于管理不善。因此,從一開始就要指定一位專職的管理人員和一個項目管理的副手,“兩個項目經理都必須是專職人員,脫離其他不相干的任務,以便能夠把他們的時間全部投入到系統的實施中去。”
這里還要避免另一個常見的錯誤:
“項目過程中經常遇到兩個低優先級的關鍵點:項目規范和員工資質。項目規范需要創建項目的里程碑,通常一個項目有很多子項目或者項目階段構成,到什么時間就必須完成規定的子項目,這能保證整個項目的按期完成,特別針對項目特定的范圍和接口,需要計劃實施的時間,重點難點需要企業組織力量重點攻關。因此,項目完成的時間應該與分配到各個子項目的時間加起來一樣長。只有這樣才能保證有足夠的時間,包括了參與項目的各方進行討論和形成意見的時間。一旦到了生產過程開始,難以有時間對生產員工進行培訓。因此,在投入生產運行之前,必須提前計劃好對員工相關技術和企業法規培訓的日期。
規劃中的另一個關鍵因素是最終用戶的參與:
“實施開放信息的政策,鼓勵愿意和能夠參與的員工與新建系統一起工作,并盡可能包括項目所有階段的員工。例如,設備操作員可以參與他或她相關區域的規范創建,并且可以在稍后試運行和正常運行中對系統供應商進行反饋,不斷執行改進過程。項目內的合作能夠自動完成系統的知識學習和現場驗收。當然,這種參與不能取代有系統、有條理全面的系統培訓。因此,應為所有用戶組制定培訓計劃。”
最重要的是:這些項目是企業參與的重大購買行為和協作設計的巨大艱巨工作。不管怎樣,通向工業4.0的旅程不能最終毀于一些不切實際的大想法:浮腫、超出預算和落后于計劃。
作者:華镕
該作品已獲作者授權,未經許可,禁止任何個人及第三方轉載。
下一篇: PLC、DCS、FCS三大控
上一篇: 索爾維全系列Solef?P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