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核電經過30年發展,已全面實現“四個自主”,即自主設計、自主制造、自主建設和自主運營。核電規模和全產業鏈能力實現跨越式提升,工程建設、生產運營等領域形成比較優勢,引起了國際市場的關注。
就設備領域來說,我國在建核電站多為二代加及三代壓水堆核電站,技術先進,安全可靠。拿新近投運的核電站來說,各項技術指標與國外并無差距。
通過不斷的能力培育,國內裝備制造業已具備很強的制造能力。“很強”一是指制造能力完全滿足乃至超過市場需求。二是指核電主裝備制造已實現批量化,制造質量穩定。三是指關鍵材料、關鍵工藝技術都已實現國產化。就制造而言,能滿足核電建設發展的需要。
目前,我國核電裝備制造業已形成以上海電氣、哈電集團為主體的核電裝備制造基地。中國一重、二重為主的大型鍛件和反應堆容器制造集團。以及一批核級泵閥、堆內構件、控制棒驅動機構、主管道、核級電纜等配套設備的專業廠家。
就核電站裝備而言,我國與國外的主要差距在裝備的研發創新方面。我國正在實現追趕和超越,消化掌握核心分析技術,不斷建設關鍵試驗裝置,推出具備自主知識產權的三代壓水堆堆型,如CAP1400等,研制多種四代核電堆型,如高溫氣冷堆、鈉冷快堆、釷基熔鹽堆等。
事實上,制造企業仍有很多工作要做,包括共同開發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技術堆型以及未來四代堆型技術,共同推進設備出口,形成三代核島主設備的制造能力。從設計和制造結合入手,優化出口結構,提高國內原材料供貨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