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日期:2022-04-27 點擊率:257
空氣能熱泵熱水器在冬季運行是,由于環境溫度低,翅片換熱器上會出現結霜現象。由于霜層的存在使得蒸發器與環境空氣之間的傳熱熱阻增大,降低蒸發器吸收能量的能力,因此如果不能及時有效的除霜,熱泵冬季運行效率將會大大降低。現有的空氣能熱泵熱水器通常采用逆向除霜和熱氣旁通除霜兩種方式,而兩種除霜方式在除霜的過程中都必須消耗能量,因此如何快速、有效、經濟的進行除霜對提升熱泵熱水器冬季制熱能力和能效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2.熱氣除霜原理比較
2.1熱氣除霜介紹
在熱泵熱水器系統中常用的除霜形式有熱氣旁通除霜和熱氣逆流除霜。熱氣旁通除霜時直接控制電磁閥的開關實現制冷劑流路的導通和斷開,實現除霜和制熱的切換。當需要除霜時打開電磁閥實現制冷劑流路導通,從壓縮機排出的高溫高壓制冷劑流入蒸發器釋放熱量實現融霜。熱氣逆流除霜通過四通閥的切換實現制冷劑的正向、逆向流動切換.當需要除霜時四通閥切換制冷劑流向,從壓縮機排出的高溫高壓制冷劑流入蒸發器釋放熱量實現融霜。
2.2兩種除霜方式能耗除霜時間比較
我們比較兩種除霜模式的除霜能耗:熱氣旁通除霜和熱氣逆流除霜。現對某2匹靜態加熱式熱泵熱水器使用熱氣旁通除霜和熱氣逆流除霜在一個除霜過程中的能耗和除霜時間進行比較。
熱氣逆流融霜消耗熱量:
C——水的比熱容,取4.186KJ/Kg·℃;M——水箱內水的質量,為291.7Kg;T——除霜過程中水箱水溫下降值,為 0.275℃;P——除霜時壓縮機平均消耗功率,為920W;T——除霜時間,為210s;φ——壓縮機功率熱能轉換效率,φ取=0.9)。
則融霜總消耗熱量為:Q=509.67kJ。
該除霜過程中壓縮機消耗電能轉化熱量為173.88kJ從水側吸收熱量為335.79kJ。在該除霜工況下熱泵制熱的平均能效為 3.2W/W,熱泵平均制熱量為3445W。為了補償除霜時在水側吸收的熱量,熱泵需要運行97.5s,消耗電能104.97kJ。則該除霜過程中總消耗電能為Q=104965+920×210=298.17kJ,總消耗時間為307.5s。
使用熱氣旁通除霜模式除霜時,只有壓縮機消耗電能轉化為熱量除霜。在蒸發器結霜情況相同時,則熱氣旁通除霜時間為:
Q——除霜總消耗熱量,為509.67kJ;P——除霜時壓縮機平均消耗功率,為920W;φ——壓縮機功率熱能轉換效率,φ取=0.9。
所以,除霜時間t為615.5s,該除霜過程中總消耗電能為Q=615.5×920=566.26kJ。
因此,從表1中可以看出,每個除霜周期內熱氣旁通除霜比熱氣逆流除霜多消耗時間308s,是逆流除霜時長的2倍左右,同時多消耗電能268.1kJ。實驗研究表明,在風冷冷熱水機組上,采用逆流除霜方式相對于旁通除霜方式,可以將除霜時間由178s縮短到94s[1],除霜時間后者是前者的189%,,除霜時間后者是前者的189%,這個數值與在靜態加熱式熱泵熱水器上的表現是相當的。因此從節約能源的角度,逆向除霜不僅消耗更少的電能,而且除霜時間也更加短。
3.逆流除霜的優化控制方案
低溫制熱能力和低溫制熱能效是空氣能熱泵熱水器在低溫工況下的兩條重要性能參數。制熱能力衰減過大,機組制熱水速度下降,甚至連續工作也不能達到用戶需求的水溫和水量,嚴重的會影響用戶的使用舒適性;低溫制熱能效則直接影響產品使用的經濟性。冬季的室外,干球溫度和相對濕度每天都在發生著不同變化,而溫度和濕度的不同必然造成結霜速度和熱泵制熱能力變化的不同,傳統的除霜控制采用的是定期除霜的方式,只是粗略的保證機器能夠正常運轉。為了提高產從圖3中可以看出當進行熱氣逆向除霜過程中,水溫溫度下降,瞬時制熱量會先出現負極值然后隨著除霜動作結束,水溫上升速度減緩,瞬時制熱量會慢慢下降。
平均單位制熱量:
t0——除霜開始時間點,s;t1——除霜結束時間點,s;t2——下一個除霜開始時間點,s。
為了使得平均單位制熱量最大,必須使得d=0。
設水箱溫度T=f(t),
t0——進入除霜前水箱溫度,℃;f(t)——水箱溫度隨時間的變化函數;t——除霜周期內運行時刻當=0時,則平均制熱量出現極大值,處于最大制熱量時刻:
通過公式(6)可知除霜結束后必然存在一個單位制熱量最大值的時刻。現對某熱泵熱水器除霜周期內平均制熱量最大化進入除霜與采用常規時間-溫度(每隔45min進入除霜)進入除霜條件進行比較。
從圖4中可以得出當傳統時間-溫度控制除霜進入時間點為t1,而采用最大平均制熱量除霜進入時間點為t2,因此采用最大制熱量除霜模式在一個除霜周期內能夠向用戶多提供的能量為Q(即為圖4中陰影部分):
圖5為某熱泵熱水器在一個除霜周期中平均制熱量隨時間變化曲線,該熱泵運行工況為干球溫度-2℃,濕球溫度-3℃。通過圖5中顯示傳統除霜進入時間點t1(45min)處的平均制熱量為3033w,而采用最大平均制熱量除霜進入時間點t2(102min)處的平均制熱量為3345w,使用該方案能夠在一個除霜周期中將制熱量提高10.2%,同時還減少除霜次數。通過實驗數據可以看出采用最大平均制熱量具有非常大的優勢,能夠在冬季結霜工況下大大提高能源利用量。
(1)最大平均能效控制法
最大平均單位制熱量只是單純的從輸出能量的角度考慮,由于除霜過程中需要對其進行能量的輸入,因此考慮最大平均能效控制法能夠更加合理的表現除霜過程中是否節能最大化。根據圖3可以得出平均單位能效公式為:
平均單位能效
t0——除霜開始時間點,s;t1——除霜結束時間點,s;t2——下一個除霜開始時間點,s;——平均制熱量,kW;pm——平均輸入功率,kW;Qiy——除霜過程中第i次消耗的能量(計算值取負值),kJ;QiD——除霜結束后第i次輸入能量,kJ;Piy——除霜過程中第i 次壓縮機消耗功率,kW;PiD——除霜結束后第i次壓縮機消耗功率,kW;t——取值時間間隔,一般取5s。
對于熱泵熱水器系統,壓縮機輸入功率一般隨著水溫的上升而增大,從圖3中的除霜過程中水溫的變化曲線可以大致繪制壓縮機功率隨時間的變化曲線如圖6。通過圖公式4可知平均制熱量在一個除霜運行周期中存在一個先降低后增大然后又降低的過程,而壓縮機平均輸入功率是一個隨著時間逐漸增大的過程,因此必然存在一個極大值。
通過圖7為對某熱泵熱水器采用最大平均能效值與常規時間-溫度控制除霜方式進行比較。
從圖7中可以看出應該在平均能效最高點T2(77min)處開始進入下一個除霜周期,而不是在T1(45min)處,從圖中可以看出,T1 點處平均COP值為2.84,而T2點處平均COP值為2.92,因此采用新型的除霜控制方案能效比更高,可以實現更大程度的節能目的,而采用最大平均能效控制法能夠使得一個除霜周期內提升能效2.8%。
4.結論
(1)在熱泵熱水器中比較兩種熱氣除霜方式可以看出,逆向除霜不但除霜速度快而且消耗能源少,與旁通除霜相比具有非常大的優勢。
(2)通過采用最大平均制熱量控制方案作為除霜進入時間點比目前常規的時間-溫度控制方案具有更高的平均制熱量,通過實驗對比可以使得系統在一個除霜周期中平均制熱量提高10.2%,相同的時間內可以為用戶加熱更多的熱水。
(3)通過采用最大平均能效值控制方案作為除霜進入時間點比目前常規的時間-溫度控制方案能效值從2.84提高到2.92,一個除霜周期內提升了2.8%,,具有明顯的節能效果。
(4)采用最大平均制熱量控制方案和最大平均能效控制方案處理空氣能熱泵熱水冬季結霜問題,可以較好的提高熱水器在結霜工況的制熱性能,提高產品的舒適性和經濟性。
參考文獻
[1]黃東,袁秀玲.風冷熱泵冷熱水機組熱氣旁通除霜與逆循環除霜性能對比[J].西安交通大學學報.2006
[2]劉衛東.風冷熱泵減緩結霜和優化除霜控制[D].上海:上海交通大學.2007(12)
更多內容敬請關注《熱泵熱水機資訊》深入報道!
下一篇: PLC、DCS、FCS三大控
上一篇: 索爾維全系列Solef?P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