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工業控制產品 > 運動控制 > 工業機器人 > 直角坐標型工業機器人
發布日期:2022-04-18 點擊率:98
市場研究機構統計顯示,2015年中國工業機器人市場價值達13億美元,并將保持20%的年復合成長(CAGR),到2020年達到33億美元。
2015年,中國的工業機器人銷售收入占全球13%,到2020年將達到25%。美的花重金收購庫克,大概也是看中工業機器人良好的發展勢頭。
工業機器人屬于智能機器人的一種,智能機器人發展迅速,下面跟隨小編一起,了解一下智能機器人中用到的三大關鍵技術吧。
一、多傳感器信息融合
多傳感器信息融合技術是近年來十分熱門的研究課題,它與控制理論、信號處理、人工智能、概率和統計相結合,為機器人在各種復雜、動態、不確定和未知的環境中執行任務提供了一種技術解決途徑。
數據融合的關鍵問題是模型設計和融合算法,數據融合模型主要包括功能模型、結構模型和數學模型。功能模型從融合過程出發,描述數據融合包括哪些主要功能和數據庫,以及進行數據融合時系統各組成部分之間的相互作用過程;結構模型從數據融合的組成出發,說明數據融合系統的軟、硬件組成,相關數據流、系統與外部環境的人機界面;數學模型是數據融合的算法和綜合邏輯,算法主要包括分布檢測、空間融合、屬性融合、態勢評估和威脅估計算法等,下面從3個方面分別進行介紹。
1.信息融合的功能模型
目前已有很多學者從不同角度提出了信息融合系統的一般功能模型,最有權威性的是DFS(美國三軍政府組織-實驗室理事聯席會(JDL)下面的C3I技術委員會(TPC3)數據融合專家組)提出的功能模型。
該模型把數據融合分為3級。第1級是單源或多源處理,主要是數字處理、跟蹤相關和關聯;第2級是評估目標估計的集合,及它們彼此和背景的關系來評估整個情況;第3級用一個系統的先驗目標集合來檢驗評估的情況。
2.信息融合的結構模型
數據融合的結構模有多種不同的分類方法,其中一種分類標準是根據傳感器數據在送人融合處理中心之前已經處理的程度來進行分類。在這種分類標準下,融合結構被分為傳感器級數據融合,中央級數據融合及混合式融合,還可以根據數據處理過程的分辨率來對融合結構進行分類。在這種情況下,融合結構為像素級、特征級和決策級融合。
3.多傳感器信息融合實現的數學模型
信息融合的方法涉及到多方面的理論和技術,如信號處理、估計理論、不確定性理論、模式識別、最優化技術、模糊數學和神經網絡等這方面國外已經做了大量的研究。
目前,這些方法大致分為兩類:隨機類方法和人工智能方法。
下一篇: PLC、DCS、FCS三大控
上一篇: 索爾維全系列Solef?P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