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日期:2022-04-17 點擊率:27
已過去的2016年,被認為是VR元年,更確切的說,應該是VR技術元年。在所有技術中,交互技術的存在感更強,已走入消費者市場的三大頭顯在定位交互上擁有較為成熟的方案,HTC Vive更因房間級空間定位方案樹立了高端VR體驗交互的標準。
然而PC端VR體驗的昂貴成本仍將不少VR愛好者擋在門外,讓價格更友好、使用更方便的移動VR具備更完善的空間定位功能,或許才是促進VR普及與發展的正確道路。今天,LYRobotix(凌宇智控)CEO張道寧就與87君聊了聊,移動VR中定位交互那些事兒。
當Daydream頭顯只能用來“View”
目前移動VR頭顯在全球擁有數千萬的存量,其更多地被用來看全景圖片、視頻、直播等,正如Daydream頭顯被冠以了“View”的名字。盡管一些頭顯也可讓用戶體驗輕交互游戲,然而由于畫質與交互等方面的局限,體驗并不能媲美三大頭顯。
張道寧介紹,目前主流移動VR中的交互形式有兩種,分別是觸摸板和藍牙體感手柄。這兩種方式都只有3DOF姿態信息,無法通過“探頭去看”、“伸手去摸”這種符合直覺的方式與虛擬世界進行互動,硬件形態有待完善。
盡管Gear VR新版、Daydream View在交互方案上沒有大突破,張道寧認為,巨頭卻是在以開放的態度對待第三方移動VR定位方案。“新版的Gear VR四代與之前產品最大的區別是開放OTG接口;Daydream View也沒有采用將手機包裹起來的封閉設計,Pixel手機接口可露出連接第三方外設;Cardboard更是開放的。巨頭知道自家產品的體驗并不完善,而他們也正以開放的姿態擁抱外設廠商。”
張道寧認為,如果類比PC,現在的移動VR就是只有顯示器和主機的PC,而他們開放了USB接口給鍵盤和鼠標的發明人,提供移動VR中交互解決方案的廠商就是在做三維空間的鼠標和鍵盤。
三大頭顯定位方案并不適宜移植到移動VR中
不少人認為,既然Vive等頭顯都擁有高質量定位方案,將這些方案移植到移動VR中,是最便利可行的方法。然而,張道寧坦言,三大頭顯的定位方案與移動VR并不契合。
張道寧表示,Vive Lighthouse激光定位方案的原理是,兩個作為信號源的基站分時工作,完成360度的掃描,Vive頭盔與手柄上布滿的傳感器會記住被基站掃過的時間和角度信息,由此得到大量數據,匯總到連接PC的HUB中,最終將數據傳遞至PC進行運算。這一定位方案對激光掃描精度要求非常高,需要高精度電機,傳感器需實時處理傳輸數據,需要FPGA芯片,且連接的PC也需要高性能芯片,成本較高,單個基站和手柄價格都超過千元。此外如果將這一方案移植到移動VR中,不僅需要訂制布滿傳感器的移動VR頭顯,還需在其中集成計算單元,更要保證頭顯和手柄具有一定體積便于定位,因而成本高,不具可實現性、易用性和便攜性。
Oculus的星座定位方案在數學原理上與Lighthouse相同,不同的是頭顯和Touch上密密麻麻的紅外LED點主動發光,由攝像頭捕捉每個點的變化,通過計算機視覺算法做一個剛體的解算,從而把這個剛體在以攝像頭為原點的空間坐標系統中的位置解算出來。張道寧認為這套定位方案不適用移動VR最好的證明就是Oculus自家Gear VR也并沒有采用,而其原因在于這套方案功耗大,依賴高性能芯片,且成本頗高。
下一篇: PLC、DCS、FCS三大控
上一篇: 索爾維全系列Solef?P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