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日期:2022-07-24 點擊率:64
我國是農業大國,而非農業強國。近30年來果蔬高產量主要依靠農藥化肥的大量投入,大部分化肥和水資源沒有被有效利用而隨地棄置,導致大量養分損失并造成環境污染。我國農業生產仍然以傳統生產模式為主,傳統耕種只能憑經驗施肥灌溉,不僅浪費大量的人力物力,也對環境保護與水土保持構成嚴重威脅,對農業可持續性發展帶來嚴峻挑戰。
溫室大棚對于我們來說,并不陌生,隨著設施農業的發展,各地的溫室大棚數量和規模都在擴大,但是溫室大棚數量多了,管理水平差異也越來越明顯。其實搭建溫室大棚旨在為溫室作物創造一個更適合其生長的環境,因此溫室環境調控是最基本的內容,而如果不了解作物需求,也不能夠清楚的知道溫室中當前的溫度、濕度等環境數據,那么精細化的調控便無從說起。而采用人工調控,不僅工作強度大,而且用工成本高,人工誤差也大,因此溫室大棚智能控制需求越來越高,此時溫室大棚智能控制系統的出現,很好的滿足了我國當前設施農業快速發展的實際需要。
智能溫室控制系統結合了新物聯網及大數據、人工智能技術,專注為農業溫室、農業環境控制、氣象觀測而開發的。智能溫室大棚系統可以模擬基本的生態環境因子,如溫度、濕度、光照、氣壓、太陽紫外線、土壤溫濕度、CO2濃度等,以適應不同植物生長繁育的需要,智能溫室大棚系統由智能監控單元組成,按照預設參數,的測量溫室的氣候、土壤參數等,并利用手動、自動兩種方式啟動或關閉不同的執行結構,控制熱泵空調、風機濕簾、生物補光、灌溉施肥等環境控制設備,自動調控溫室內環境,達到適宜植物生長的范圍,為植物生長提供好的環境。
針對智能溫室大棚,也給予了人們許多方便。
智能溫室大棚控制系統的優勢:
溫室大棚控制系統支持手機APP ,電腦網頁等終端。
實時監測各項數據,自動生成曲線和報表,方便用戶改進,調整。
可以通過手機端和電腦網頁端查看大棚內監測數據。
超出限值自動報警,通過手機短信提醒工作人員,及時維護設備的正常運行。
系統功能:
1.實時監控
2.通過電腦,手機端遠程查看溫室的實時環境數據,包括空氣濕度,空氣溫度,土壤溫度,土壤濕度,光照度,二氧化碳濃度,氧氣濃度等與作物生長息息相關的環境信息。
3.通過電腦和手機端遠程查看大棚實時視頻,查看大棚門禁管理記錄,并可以查看錄像,隨時隨地了解大棚現狀,防止被盜。
4.溫室環境報警記錄隨時查看,用戶可直接處理告警,系統自動記錄信息,遠程控制溫室設備。
5.遠程控制溫度,濕度,提高工作效率。
6.直觀查看溫室環境數據的實時曲線圖,及時掌握作物生長環境,增加生產經驗。
運用物聯網技術,為溫室大棚插上了科技的翅膀,依托科技支持,溫室大棚的數據采集實現了自動化,環境調控實現了遠程控制,另外通過數據分析,為溫室大棚環境的精細化調控提供了科學依據,不僅是作物的生長環境得到了保障,而且總結出了作物的最佳生長條件,為農業科學研究提供了有效的數據基礎,使得每一種溫室作物的成功栽培都可以被復制,大大提升了現代農業的生產力。
物聯網在農業領域中有著廣泛的應用。我們從農產品生產不同的階段來看,無論是從種植的培育階段和收獲階段,都可以用物聯網的技術來提高它工作的效率和精細管理。例如:
( 1)在種植準備的階段
我們可以通過在大棚里布置很多的傳感器,實時采集當前狀態下土壤信息,來選擇合適的農作物并提供科學的種植信息及其數據經驗。
( 2)在種植和培育階段
可以用物聯網的技術手段進行實時的溫度、濕度、CO2等的信息采集,且可以根據信息采集情況進行自動的現場控制,以達到高效的管理和實時監控的目標,從而應對環境的變化,保證植物育苗在最佳環境中生長。例如:通過遠程溫度采集,可了解實時溫度情況然后手動或自動的在辦公室對其進行溫度調整,而不需要人工去實施現場操作,從而節省了大量的人力。
( 3)在農作物生長階段
可以利用物聯網實時監測作物生長的環境信息、養分信息和作物病蟲害情況。利用相關傳感器準確、實時地獲取土壤水分、環境溫濕度、光照等情況,通過實時的數據監測和物定作物的專家經驗相結合,配合控制系統調理作物生長環境,改善作物營養狀態,及時發現作物的病蟲害爆發時期,維持作物最佳生長條件,對作物的生長管理及其為農業提供科學的數據信息等方面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
( 4)在農產品的收獲階段
我們也同樣可以利用物聯網的信息,把它傳輸階段、使用階段的各種性能進行采集,反饋到前端,從而在種植收獲階段進行更精準的測算。總而言之,物聯網農業智能測控系統能大大的提高生產管理效率,節省人工(例如:對于大型農場來說,幾千畝的土地如果用人力來進行澆水施肥,手工加溫,手工卷簾等工作,其工作量相當龐大且難以管理,如果應用了物聯網技術,手動控制也只需點擊鼠標的微小的動作,前后不過幾秒,完全替代了人工操作的繁瑣),而且能非常便捷的為農業各個領域研究等方面提供強大的科學數據理論支持,其作用在當今的高度自動化、智能化的社會中是言而諭的。
下一篇: PLC、DCS、FCS三大控
上一篇: 近年來農村安全用水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