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日期:2022-04-20 點擊率:72
顯卡是非常重要的,一款好的顯卡,將對畫面的流暢度起決定作用。可以說,增進對顯卡的認識十分必要。為增進大家對顯卡的認識,本文將對顯卡的3個性能參數以及獨立顯卡和核顯的區別予以介紹。如果你對顯卡具有興趣,不妨繼續往下閱讀哦。
一、顯卡性能參數
(一)顯示存儲器
顯示存儲器簡稱顯存,也稱為幀緩存,顧名思義,其主要功能就是暫時儲存顯示芯片處理過或即將提取的渲染數據,類似于主板的內存,是衡量顯卡的主要性能指標之一。
顯存與系統內存一樣,其容量也是越多越好,圖形核心的性能越強,需要的顯存也就越大,因為顯存越大,可以存儲的圖像數據就越多,支持的分辨率與顏色數也就越高,游戲運行起來就更加流暢。
主流顯卡基本上具備的是6GB容量,一些中高端顯卡則配備了6GB、8GB的顯存容量。
(二)顯存類型
顯存類型即顯卡存儲器采用的存儲技術類型,市場上主要的顯存類型有SDDR2、GDDR2、GDDR3和GDDR5幾種,但主流的顯卡大都采用了GDDR3的顯存類型,也有一些中高端顯卡采用的是GDDR5,與DDR3相比,DDR5類型的顯卡擁有更高的頻率,性能也更加強大。
(三)顯存位寬
顯存位寬指的是一次可以讀入的數據量,即表示顯存與顯示芯片之間交換數據的速度。位寬越大,顯存與顯示芯片之間數據的交換就越順暢。通常說的某個顯卡的規格是2GB 128bit,其中128bit指的就是這塊顯卡的顯存位寬。
二、獨立顯卡和核顯的區別
1、體積方面不同
核芯顯卡已經是運算核心和圖形核心的完美融合了,而我們其實還有一點未加說明,那就是制程。早期的Clarkdale處理器的運算核心采用的是32納米制程,而其顯示核心(Clarkdale的CPU和顯示核心分別出于兩塊DIE封裝中)的核心制程則為45納米。
相對于傳統的集顯和獨顯,核芯顯卡則將圖形核心整合在處理器當中,進一步加強了圖形處理的效率,并把集成顯卡中的“處理器+南橋+北橋(圖形核心+內存控制+顯示輸出)”三芯片解決方案精簡為“處理器(處理核心+圖形核心+內存控制)+主板芯片(顯示輸出)”的雙芯片模式,這樣的解決方案優勢非常明顯——體積夠小,雙芯片的模式所需要的PCB體積也比之前要小得多。
第二代智能英特爾酷睿處理器的內部DIE封裝只有一個,更小的體積對于筆記本制造商來說是福音,他們可以設計出更輕更薄的筆記本產品,當然要有一個前提,那就是核芯顯卡的性能要令人滿意才行,更輕薄固然好,性能不佳也是滿足不了業務需求的。
2、性能方面不同
很難想象核芯顯卡小小的身體里其實隱藏著巨大的能量,但事實是目前的核芯顯卡已經具備了和獨顯叫板的實力,其實之前Clarkdale處理器的顯示核心性能實際已經給了我們不小的驚喜,當時我們的測試顯示Clarkdale(內部集成的GraphicsMediaAcceleratorHD)的顯示性能比英特爾前一代的G45集顯主板性能高了至少一倍,而SandyBridge處理器的核芯顯卡將擁有比Clarkdale更加強大的顯示性能。
核芯顯卡帶來了新的改變,首先是架構的革新,Core運算核心和圖形顯示核心的融合是史無前例的,核芯顯卡是確確實實地開創了歷史,而這并非只是形式,Core運算核心和圖形核心之間的數據交換速度更加快速,兩者共享LastLevelCache(終級緩存)。
這里需要著重提出的是LLC(Lastlevelcache)的變化,LLC和我們在之前提到過的三級緩存關系密切,可以說三級緩存是LLC的前身,但LLC和三級緩存之間還是有很大區別的,LLC除了提供CPU運算核心的數據交換之外還外帶承擔了圖形核心的數據交換任務,眾所周知的是CPU緩存的存取速度非常之快,核芯顯卡的性能也就得到了一定的提升。
以上便是此次小編帶來的“顯卡”相關內容,通過本文,希望大家對顯卡的3個性能參數以及獨立顯卡和核顯的區別具備一定的了解。如果你喜歡本文,不妨持續關注我們網站哦,小編將于后期帶來更多精彩內容。最后,十分感謝大家的閱讀,have a nice day!
下一篇: PLC、DCS、FCS三大控
上一篇: 智能插座如何控制開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