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日期:2022-04-25 點擊率:108
空調是一種家庭必備的電器,但空調的工作原理是什么,相信很多人并不了解,在深入了解空調的制冷原理前,先了解一下空調制冷系統的結構組成,一起來學習下。
空調制冷系統的結構組成:壓縮機、冷凝器、毛細管(大型機組配置的是膨脹閥)、蒸發器、連接管路等附件。
空調壓縮機在空調制冷劑回路中起壓縮驅動制冷劑的作用,空調壓縮機一般裝在室外機中。
壓縮機是制冷系統的心臟,不管是空調、冷庫、化工制冷工藝等工況,均需要有壓縮機這個重要環節做保障。
制冷循環流程為:壓縮->冷凝->節流->蒸發。
1、壓縮:壓縮機工作,將低溫低壓制冷劑壓縮成高溫高壓氣態制冷劑,進入冷凝器。
2、冷凝:高溫高壓氣態制冷劑進入冷凝器(空調外機)經過冷凝器熱交換(散熱)把高溫高壓氣態制冷劑的熱量散發到空氣中,制冷劑液化,成為中溫高壓液態制冷劑,進入毛細管。
3、節流:中溫高壓液態制冷劑進入毛細管節流,成為低溫低壓制冷劑,進入蒸發器。
4、蒸發:低溫低壓制冷劑進入蒸發器(空調內機),通過熱交換(吸熱)蒸發為低溫低壓氣態制冷劑,進入壓縮機。
以上4個制冷步驟為空調制冷循環的一次完整流程,空調工作制冷時會一直重復這個流程。
不要頻繁啟動、關閉空調,空調在啟動時最費電,壓縮機啟動時電流為正常使用時的好幾倍。
將空調溫度設定在24°~27°比較好,人體感覺會比較舒適,相對也比較省電。
在晚上睡覺時,最好是設定睡眠功能,不會因為過涼造成身體不舒服,同時可以節約能源,減少電費的支出。
下一篇: PLC、DCS、FCS三大控
上一篇: 農村家庭節電有何竅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