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日期:2022-05-18 點擊率:20
0
0
打樁機由樁錘、樁架及附屬設備等組成。樁錘依附在樁架前部兩根平行的豎直導桿(俗稱龍門)之間,用提升吊鉤吊升。樁架為一鋼結構塔架,在其后部設有卷揚機,用以起吊樁和樁錘。樁架前面有兩根導桿組成的導向架,用以控制打樁方向,使樁按照設計方位準確地貫入地層。打樁機的基本技術參數是沖擊部分重量、沖擊動能和沖擊頻率。樁錘按運動的動力來源可分為落錘、汽錘、柴油錘、液壓錘等。
蒸汽錘打樁機。利用高壓蒸汽將錘頭上舉,然后靠錘頭自重向下沖擊樁頭,使樁沉入地下。
振動錘打樁機。利用樁錘的機械振動力,使樁沉入地下,適用于承載較小的預制混凝土樁、鋼板樁等。
靜力壓樁機。 利用機械卷揚機或液壓系統產生的壓力,使樁在持續靜壓力的作用下壓入土中,使用于一般承載力的各類預制樁。
當地基承載能力不足,又不適應直接開挖的地基(如流沙、淤泥、沼澤地等)采用打樁。目的在于:加固土體;傳遞荷載,以保證上部建筑物不會因地基不均勻沉降而變形、損毀。
樁的形狀:木樁、鋼樁、水泥樁、鋼筋混凝土樁等;
樁的受力形式:端承樁、摩擦樁、混合樁;
打樁深度:以足以承受上部建筑物的壓力而不會變形;
根據建筑物的設計使用年限:(永久、短期、臨時)一般要打到設計持力層;
樁錘按運動的動力來源可分為落錘打樁機、汽錘打樁機、柴油錘打樁機、液壓錘打樁機等。
打樁機就其打樁方式可分為螺旋式打樁機和錘式打樁機。
樁機的類型、標準、功率及需投入的樁機數量有必要依據下面的條件以選定。
地質條件:首要依據是地質勘探陳述、首要思考持力層的狀況。施工才干:思考施工單位的天資規模及具有的施工才干。規劃圖紙斷定的樁的類型和幾許尺度,包含樁長、直徑、進入持力層長度、樁承臺內的樁數、單樁承載力、樁的平面和樁的總數量。
新設備工作前各機構,運轉部件,液壓系統應按規定加油或潤滑脂。
1、卷揚機,立柱導軌,回轉機構,回轉支撐,斜撐調整機構,托鏈輪,引導輪,驅動輪支架應做定期檢查,按期加注潤滑油脂。
(1)主卷揚卷筒兩端銅套應每天加注潤滑脂。
(2)托鏈輪,引導輪,驅動輪每周至少加應加注一次潤滑脂,加注時應使履帶離地空轉。
(3)主卷揚外露齒輪,立柱導軌,回轉支撐,斜撐絲杠,液壓系統應每天檢查,缺少及時加注潤滑油脂,和液壓油。
2、電線電纜接頭,易碰撞和摩擦處,應加套或用護管保護。
3、工作時每日應仔細檢查動力頭,或振動錘法蘭螺栓,運行機構螺栓螺母是否松動:
4、工作時每日應注意絲杠下球座有無上下串動現象,如有串動應立即停止工作,卸開伸出梁下的球座端蓋,使斜撐桿受壓力,緊固下端螺母并鎖緊,必要時用電焊焊牢螺母。冬季溫度降到零度以下時應檢查伸出梁內有無積水,有積水及時排除,防止冰凍使螺母松開。
5、斜撐桿轉動時,應注意觀察有無擺動現象,如有擺動及時更換斜撐桿內的導向銅套或銅螺母。
6、本機運轉是采用減速機,需觀察內部潤滑油是否達到規定油面,若不足應加注HJ-10(GB443-64)機械油,斜撐調整機構應加注40#機油(請參考履帶式打樁機液壓油、潤滑油使用明細),工作時其油面處于透氣塞孔下。
7、液壓系統油箱,油泵,操縱閥應保持清潔。
第一次換油時間為200小時,以后每1000小時更換一次,每次油箱換油時,都必須認真清洗,以防污物進入油中。
8、樁架各滑輪組,軸承及其它轉動部分機構,安裝有油嘴,應按時加注鈣基潤滑油脂。
9、履帶鏈條每各工作日應進行清理,保證履帶清潔運轉正常。
10、動力頭卡瓦,滑輪尼龍套,主卷揚銅套等磨損應及時更換。
11、鋼絲繩應按國家相關標準檢查維護保養使用。
12、配套機構按配套說明書要求使用維護保養。
打樁機在工作中的安全注意事項:
1、打樁機工作時,要有專人指揮。指揮人員與操作人員在工作前要相互核對信號。工作中應密切配合。
2、開始時,應用電鈴或其它方式發出信號,通知周圍人員離開。
3、打樁機與樁帽,樁帽與管柱(或樁)平面要墊平,聯結螺栓應擰緊,并應經常檢查是否有松動。
4、打樁機的啟動應由低速檔逐檔加快到高速。
5、打樁機在工作中應密切注視控制盤上電流、電壓的指示情況。若發現異響或其它異常情況,應立即停機檢查。
6、經常檢查軸承溫度及軸承蓋螺釘是否有松動現象,要嚴格檢查偏心鐵塊聯結螺釘有無松動,防止發生事故。
7、下沉時,管柱(或樁)周圍嚴禁站人。
8、打樁機配合射水、吸泥下沉時,應與有關人員預先聯系,并在工作中互相關照。
9、接長管柱或樁及安裝樁帽時,工作人員必須佩戴安全帶。
10、下沉過程中,嚴禁進行機械的保養、維護工作。
打樁機常見故障原因及及排除方法:
1、油泵不轉
原因:沒掛上油泵接合裝置。
排除方法:踏下離合器掛上油泵接合裝置。
2、多路閥不回中位
原因:回位彈簧損壞。
排除方法:更換回位彈簧。
3、多路閥操縱費力
原因:閥桿處進鐵屑或臟物。
排除方法:清除鐵屑或臟物。
4.頻率慢作業無力
原因:a.氮氣泄漏,壓力不足;b.液壓油不足 ;c.吸油濾油器阻塞;d.泵吸不上油;e.安全閥失靈或調整壓力偏低;f.油缸密封不良;g.油泵漏損;h.液壓油型號不對;
排除方法:a.用氮氣測壓計檢測保持氮氣壓力在1.2Mpa;b.補充液壓油 ;c.排除阻塞、清洗或更換;d.解決吸油管路漏氣或吸油管路干燥,不能形成真空將吸油管中注滿油;e.更換安全閥彈簧或調整壓力到15.5Mpa;f.檢查或更換密封圈;g.壓力板磨損或軸封和密封圈損壞、予以更換,注意安裝油泵不可使主軸受軸向力;h.根據季節的不同,調換指定型號的液壓油;
5.液壓錘錘桿不動作
原因:a.壓力油與回油路連接不正確;b.管路接頭堵塞供液中斷 ;c.液壓系統壓力過低;d.蓄能器壓力超過1.3Mpa或蓄能器壓力過低;e.液壓錘內換向閥芯或沖擊柱塞卡死;
排除方法:a.檢查調整;b.檢查供液系統油路排除堵塞 ;c.檢查供油壓力使工作壓力達到要求;d.檢查蓄能器氮氣壓力保持1.2MPa;e.拆下清洗檢查是否有拉傷部位,仔細用油石清除毛刺,拋光使閥芯和沖擊柱塞能靈活動作;
6.液壓錘沖擊能明顯降低、沖擊頻率也降低
原因:a.蓄能器壓力低于0.8Mpa;b.回油路堵塞造成背壓太高;c.錘桿在錘的下部被卡死或錘桿柄折斷沖擊柱塞到達制動區才與錘桿頭部撞觸 ;d.供油壓力過低、流量過低;
排除方法:a.檢查補充蓄能器壓力;b.檢查管路、通油道、使背壓不超過0.5MPa ;c.拆下錘桿,排除卡死現象或更換錘桿;d.檢查油泵和安全閥使工作流量和工作壓力達到要求;
7. 外泄漏
原因:a.接頭松動或密封圈損壞;b.Y型圈損壞造成下缸體部位損漏;
排除方法:a.更換密封圈,擰緊接頭螺絲 ;b.更換密封圈;
8.蓄能器漏氣
原因:a.充氣螺塞或單向閥密封圈損壞 ;b.上缸套的動或靜密封圈損壞;c.缸蓋上的密封圈損壞 ;
排除方法:更換密封圈。
分享到:
下一篇: PLC、DCS、FCS三大控
上一篇: 壓路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