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日期:2022-05-20 點擊率:81
物聯網(InternetofThings),是將各種信息傳感設備(如射頻識別 (RFID)裝置、紅外感應器、全球定位系統、激光掃描器、家用電器、安防設備等)與互聯網結合起來形成的一個巨大網絡,讓所有物品與網絡連接在一起,方便識別、管理和監控,在此基礎上實現融合的應用,最終為人們提供無所不在的全方位服務。
制約物聯網產業發展的因素
在國內,物聯網的概念從1999年就開始提出,經歷了傳感器網絡、M2M,到現在的物聯網,這個演變過程,一直是朝著更廣泛的、全球互聯的方向發展。
目前物聯網發展中有幾個問題值得關注:
1標準化問題。除了不同國家采用的規范不同,國內目前不同廠家間的設備互不兼容,沒有一套權威的規范體系讓各廠家遵守。
目前運營商雖然開始推出一些企業標準,但都還遠沒有取得壟斷地位。未來相當長一段時間內,可能都會存在多種標準共存的問題。
2.安全問題。物聯網要求信息的共享,要求突破行業壁壘和信息孤島,達到最大程度的協同。但是有個前提,就是安全問題需要解決。允許公開的數據在設定范圍內公開,不能超出這個范圍,私有數據需要保護,數據泄密將成為越來越關注的問題。如何在信息共享的前提下實現數據及用戶隱私的保護,成為亟待解決的問題。另外,數據傳輸過程中的安全機制也是業界正在研究的課題,以及如何在終端能力受限的前提下,實現數據的安全。而且,需要注意的是,物聯網的安全體系會有別于基于計算機的互聯網安全體系。
3.建設成本問題。目前物聯網的應用在大企業比較容易推廣,他們有能力承擔建設的成本,并且具備所需的IT能力。但是業界對物聯網終端數量的預期是手機終端的6倍以上,這樣龐大的終端數量,僅依靠大型企業的終端接入顯然是不夠的。所以物聯網應用必須向中小行業客戶,以及家庭、個人用戶領域去拓展。這就使得建設成本問題變得敏感,因此大幅降低應用的開發和部署成本,同時快速響應用戶的個性化需求,將是未來物聯網應用開發的發展方向。
4.運營管理問題。物聯網向中小行業客戶以及家庭和個人用戶的推廣,有賴于建立一套物聯網業務的管理和運營體系,把產業鏈上的各個環節理順,以確保利益在各個環節的平衡。目前物聯網應用的業務運營模式并不是很明朗,商業模式、運營模式問題值得更進一步探討。包括用戶如何申請和辦理業務,用戶初期建設的費用如何去平衡,業務使用如何計費,如何向運營合作方結算,用戶的設備如何進行運維(如障礙申告的處理、設備的升級、設備的狀態監控等),都需要在實踐中摸索和積累經驗,形成規范和標準。
建設物聯網運營支撐平臺
物聯網運營支撐平臺是運營商實現物聯網業務運營的基礎。物聯網運營支撐系統的總體架構如圖1所示。
圖1 物聯網運營支撐系統的總體架構
物聯網產業鏈包括用戶、應用開發商、終端廠家、模組廠家、運營商幾個環節,在標準統一的背景下,運營商最有機會也有能力成為物聯網產業的運營者。運營商有成熟的運營體系,有豐富的運營經驗,同時在用戶中有較高的認知度和品牌效應,所以由運營商來承擔物聯網應用的產品化和運營是一個趨勢。運營商也在向這個方向努力。包括中國移動、中國電信都先后出臺了自己的M2M規范。
隨著運營商轉型的步子越來越快,單純提供通信通道已不能滿足移動運營商的業務發展需求。通過將一些物聯網應用標準化(典型的如智能家居、車輛監控等),由運營商利用自己的網絡優勢進行平臺化建設,然后以出租服務或外包的方式進行運營,將為移動運營商帶來更大的收益。另一方面,運營商承擔了建設的投資和風險,可大大降低企業客戶或個人用戶使用物聯網業務的門檻,從而將極大地推動物聯網產業的發展。
物聯網運營支撐平臺通過標準化應用支持,向集團客戶和個人用戶提供服務和行業應用解決方案,通過接入集團客戶應用,為企業應用提供標準化的信息通道,使企業自行開發的行業應用更方便接入移動網絡。
降低物聯網應用的開發成本
運營商介入物聯網的運營,會大大促進物聯網產業的標準化進程,同時也解決了運營管理的問題。通過行業應用的建設和運營,運營商可從中獲得物聯網的增值收益。
但是,行業應用本身存在一些特點:
1.需求個性化程度高。往往一套平臺只能適用于一家企業。如果在其他企業應用,通常需要重新進行需求調研,并投入人力進行定制開發。
2.專業化程度高。一般軟件公司或SP由于缺乏足夠的領域知識,難以滿足用戶的需求。
3.應用規模小。大多數行業應用,由于專業化程度高,其市場規模總體來說都不大,終端數量不足以支撐應用平臺建設的投入。
對此,中興通訊提出了物聯網應用的敏捷化開發的問題,即提供一個開放的應用環境,實現物聯網應用的快速定制開發和部署。
圖2 敏捷化開發實現物聯網應用的快速定制開發和部署
一個應用可以分解為數據結構、數據展現和業務流程。通過將運營商以及行業的能力封裝為功能單元,并提供相應的可視化編輯工具實現業務流程的編輯和對封裝能力的調用,開發者或用戶可以快速組裝和部署一個物聯網應用,如圖2所示。
在物聯網開放應用環境的支撐下,用戶的需求不必經過復雜的開發過程,也不必增加新的硬件投入,從而大幅降低了應用開發的成本,為物聯網業務的推廣掃清了障礙。
典型應用示例
病人遙距監護中的物聯網應用如圖3所示。在中國目前大約有8000萬的心臟病病人。在大多數情況下,心臟病病人每天須要測量其心肺情況二至三次,并且將其病理情況及時傳達給主診醫生。然而由于醫院設備資源及醫護人員資源有限,病人的監護對醫院壓力巨大。
圖3 病人遙距監護中的物聯網應用
物聯網應用于遠程醫療,加強了對老弱病人及心臟病病人的監護。病人在醫院以外的地方可以使用測量儀自行測量心跳、血壓、脈搏等方面的情況,將自身的健康狀況的數據隨時收集下來,再將這些生命指標數據通過運營支撐平臺傳輸給醫院主治醫師或專家系統,從而消除了時間和空間的隔閡。
1
下一篇: PLC、DCS、FCS三大控
上一篇: 一種適用于 RFID 讀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