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來自網絡
5G很快,非常快,這種快還沒有來得及享受,就被更快速度沖到我們面前的“新型冠狀病毒”封在家里了。5G被間歇性的隔離了。
設想一下,5G帶來的技術應用和生態模式,會對現有通信零售帶來巨大的沖擊,也許只有2年左右的時間,如同“新冠”這樣的突變,在毫無準備的情況下,如何承受?
現在,我們來試想一下可能的場景吧:
5G技術改變終端
當下看到的5G終端,人們能感知到的就是下載速度太快,下載完了,好像與目前的4G沒有太大的差別。
這些只是表象,如果深究技術背后的“黑洞”,估計吃瓜的我們也會驚喜和膽顫的。
1.先看5G三大技術特征
一是速度快:上下行速度高達1G/秒,信息速度節省了我們等待的時間,讓我們成為時間更充裕的擁有者;
二是延時短:大寬帶允許的并行處理能力、時延達到1毫秒,讓萬里之遙的互動、決策、感知等同頻;
三是大容量:同時可以連接萬計物聯網設備,讓家庭生活、城市生活更加智慧化,盡情享受各種個性化的生活。
2.再看5G對零售影響
一看價格:品牌、稀缺、限量、定制等的產品是為有錢人準備的,對手機這樣作為百姓日常使用的產品,居高的價格是不利于市場推廣和大規模的銷售。
千元機的出現將成為必然。
高毛利的時可能不會持續很久。
做關聯銷售才有機會補足生存的營收,并且對員工的專業度和品類知識的要求就會很高。
現在占領市場不僅僅是銷售一個終端產品,而是為了獲取使用者的數據,使用習慣、生態打造、服務賺錢等。不是賺一次終端銷售的錢,是為了獲取客戶終身的價值。傳統手機店如何應對?
如能高效的組合健康、金融、內容等客戶高頻的業務,是否會出現我們曾經夢想過的“免費”終端哪?
隨著5G基站的全區域覆蓋完成,對內存的存儲要求只會是讓手機的內存變小。圖片視頻可以在云端隨時調用。品牌集中,供應端的價格也會降低,整機的成本也會降低。
終端在流通領域,特別是強勢的品牌,自己不會虧錢的,如果填窟窿的話,一定是零售商。
二看功能:技術創新不斷的顛覆看似不可能的思維,超大規模的集成設計讓內存卡消失了(移動硬盤也會消失)、照相機行業幾近消失、二維碼支付讓造幣廠幾乎歇業、制卡行業會消失、ATM機被消失了等,被消失的原因是“硬件產品軟件化”,“顯性物品數據化”。
未來會有更多可標準化、軟件化的產品或行業被具有顛覆性的智能終端設備所取代。
傳統的零售店是不是也可以被取代?
不會!!!
通信零售會很難!
但實體零售會有很大變化,拭目以待!
三看終端:這里的終端一定不是手機的專屬,可能是電冰箱、餐桌、無人機、眼睛、手表、衣服、VR/AR等,具備交流、展示、購物等功能,所以手機的形態也許要發生巨大的變化,很多變數都是存在的,零售親們如何應對?
萬物互聯改變場景
物聯網(零售視角探討)更多的是與家庭關聯,那么銷售的場景應該是多種多樣,這里暢想一下:
1. 智慧家庭
最理想的銷售場景是家具店,比如宜家家居,是最好的場景、體驗、展陳和銷售的場所。
小米已經與宜家合作,共同打造智能家庭生活館。另外蘇寧/國美的面積比較大,也更適合體驗場景的打造與銷售。
中國的居家連鎖店會隨著5G的物聯網品類的完善,找到新的引流和業績增長點。
通信實體零售在此方面是毫無競爭力的。
2.衣食住行
客戶多、停留時間長的地方都是5G融合產品很好的銷售點。
服裝店的衣服可以是物聯網的產品,全身檢測體溫、血壓、心跳、皮膚健康等。
酒店可以展示各種出差必備物聯網產品,所見即所得。
餐飲可以根據個人身體狀況,匹配健康個性化的食譜。適合自己口味的,可以隨時下單,快遞到家。
出國旅游,無線貓、翻譯器等,旅行社是最好的銷售場所。
3. 生活剛需
比如華為的VR Class,最好的銷售場所應該是眼睛店。無人機應該是旅行者俱樂部的標配,手機店不是很好的銷售場所。
圖書館應該是新書發布、購買的好去處,同時相關的應用軟件或關聯產品,都是很好的銷售場景。當然紙制的圖書,會被數字圖書所替代。
還會有很多適合不同生活場景的銷售場所,比手機店更容易銷售相關的融合產品。
智能社會改變經營(服務商)
5G給我們的社會帶來巨大變革,進而影響實體廳店可能扮演的角色。
根據目前發布的5G十大應用場景,結合廳店的特點,也猜想一下:
1.生活剛需
社交中心(重新定位我們角色和存在的價值)。
5G生態構成后,廳店模式是:區域廳店體驗中心(也是物流中心、分銷中心、管理中心)+VR /AR 在線銷售(模式真實體驗)+各種銷售點(不一定是現在的手機店。在2020年1月1日,華為在武漢光谷新發展國際中心開設了第一家無人值守的官方智能商店)現場購買+便民服務中心(日常應用活動、上門服務、維修、物流點等)。運營商的廳店在這里不做分析。
思考一下,手機廳店可能以那種形式存在?
2.經營
在5G生態成熟之前,智慧家庭解決方案是廳店能做的模式。
當各種配套的智能化體系建成以后,如果還沒有轉型的話,還是做產品搬運工的話,使命將會終結。
3. 服務
我認為,這才是智能化時代通信零售實體轉型的方向:社區物流服務、智能產品安裝(可以看出,裝維工短期內不會下崗)、各種融合產品的使用和應用培訓、本地各種興趣或專長的學習等。
服務是永遠不會消失的行業或工作。長治久安,就要向服務方向快速有計劃的轉型。
一是產品和業務的服務,二是異業的服務。
4. 人員
知識和技術驅動的社會,會需要更多專業、專注的人才,能夠提供品牌商不愿意做的“勞力型”,本地的服務工作。
品牌商會找有服務能力的公司承擔這樣的角色。
因此,我把廳店的人員定義為:智能美好生活的服務員。
5.資源
未來的資源會被各種行業巨頭所壟斷,從供應鏈(貨品生產、銷售、支付)、物流、服務、金融等產業生態來看,他們會在效率、成本、人員等方面有高效的運營機制,很難讓中小企業有發展空間,只能依附在這個龐大的體系之下做一個有利用價值的螺絲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