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發布日期:2022-04-26 點擊率:24
近日,記者走進寧德核電站,走進這座承載著福建清潔能源夢想的海西首座核電站。
秋日的福鼎市太姥山鎮備灣村,清新的空氣夾帶著微咸的海風,遠方海鷗翱翔,近處青山疊翠。幾年前,這里還是靜寂的小村,百姓打魚務農,過著與祖輩一樣的生活。如今,備灣村的藍天、白云、海灘依舊,不同的是,這里有了我省第一個核電項目――寧德核電站。
一
李和培,43歲,備灣村村民。
“很高興,1萬多名核電員工成了我們的新村民,為我們備灣村的發展獻智獻力。”李和培笑著說,“我也成為核電站的一名園林工人,每年收入可達3萬多元。”
采訪中,記者注意到,核電站內滿眼的綠色,竟然都是茶樹。核電人都管這里的茶叫作“和茶”,既取了諧音“核”,又有和諧之意。核電項目開建前,備灣村整體搬遷,寧德核電特別保留了這260多畝茶園,還請了當地村民種植茶樹,不但綠化了基地,也解決了不少村民的就業問題。
2008年,備灣村66戶、232位村民整體搬遷至11公里外的太姥山鎮巨口村。如今,由45位村民組建的榮發園林公司,承擔起寧德核電園區的園林綠化維護工作;還有32位村民,成為核電建設工程公司的輔助工勤人員。
“我們祖祖輩輩都生活在這片土地上,真心希望核電安全、發展,真正給當地老百姓帶來實惠。”備灣村村民周宗法告訴記者。作為榮發園林公司的一名工人,周宗法每天的工作就是對核電站園林綠化區域進行巡檢。
讓李和培、周宗法等村民吃下“定心丸”的,是核電1萬多名員工入住備灣村生活區。“如果真的有危險,核電廠那么多高級知識分子,他們為什么還會在里面上班?”這邏輯,是讓李和培相信核電安全的最好理由。
寧德核電公司綜合管理部經理王躍青說,現場辦公樓和生活區的啟用,不僅將有助于公司和員工貼近一線,提升工作效率,而且與當地村民零距離接觸,促進核電安全科普宣傳。
二
“最近天天客滿,10張大圓桌一頓至少接待兩撥客人,8間客房也住滿了。”記者來到太姥山鎮巨口村核電移民生活區,巨口村“農家樂”老板娘周小敏正盤點中秋節的收獲,七八成客人都是核電員工預訂或代訂的。
巨口村地處沿海突出部,2008年農民年人均收入才4000多元。寧德核電項目啟動后,巨口村作為核電項目移民接收村,福鼎市積極協調核電公司結對幫扶巨口村,當地群眾的生活生產條件明顯改善。
周小敏與丈夫原是地地道道的漁民。隨著核電建設全面鋪開,周小敏夫婦瞅準時機,拆掉原來的老房子,新建了5層小樓,開起了“農家樂”。
“這幾年,核電建設開通了進村公路,經過的公交車班次越來越多。特別是核電運行之后,入住的建設者越來越多,游客也不少。”周小敏告訴記者,“現在快到國慶旅游旺季,預訂已超過八成,客房根本不夠用。”
周小敏告訴記者,核電生活區周邊像她這樣的小店近百家,每天都有很多核電員工或游客在這里消費,生意越來越紅火。
據統計,寧德核電站落戶太姥山鎮之后,該鎮居民人均收入逐年提高,2012年人均收入達1萬多元,比上一年提高了18%。
三
核電的多贏效應,不僅僅體現在太姥山鎮。福鼎市有關負責人告訴記者,寧德核電一期工程建設帶動了相關產業2000多億元的投資,為核電產業鏈上下游企業提供近3萬個就業崗位。項目全面建成投產后,每年將為國家和地方上繳稅收10多億元。
眼下,從促進縣域經濟發展和核電項目長期有序發展考慮,福鼎市正在爭取協調解決相關問題,如建議設立核電周邊發展扶持基金;依托寧德核電基地,扶持核電關聯產業發展,引進并帶動福鼎涉核機械、機電設備等制造業發展;有條件開放核電廠部分區域,作為工業旅游項目供游客參觀等,讓當地群眾共享核電發展成果。
“核電是一種安全、清潔、經濟的能源。”寧德核電公司副總經理黃小桁給我們算了一筆賬――寧德核電站一期全部建成后,預計年發電量約300億千瓦時,與同等規模的火電站相比,大大減少了對環境的影響,相當于造林6.7萬公頃,“太姥山公園面積約為1萬公頃,寧德核電站一期建成后,產生的生態效益相當于再造6個太姥山公園”。
下一篇: PLC、DCS、FCS三大控
上一篇: 索爾維全系列Solef?P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