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日期:2022-07-05 點擊率:55
觀一周車股,察百態車市。
提筆回顧一周行業大事件時,本以為本周最引人關注的該是灰熊做空蔚來事件,可腦間回蕩的卻還是7月1日香港回歸25周年的歡悅。
本周,寧德時代發布麒麟電池、重慶車展喜憂參半的現場、蔚來被灰熊機構做空以及蔚來工程車墜樓事件, 一樁樁突發事件,也都成為了吃瓜群眾茶余飯后的談資。
從周三開始,近期一直持續走強的汽車板塊突然大幅下跌。截至周三收盤時,汽車類板塊均大跌逾超6%;據消息,長安汽車、東風汽車、北汽藍谷等近20只汽車個股均跌停,此后至周五收盤,汽車板塊股市均沒有迎來太多的回升。
而港股方面,蔚來更是跌近12%,理想汽車跌超8%,小鵬汽車下跌7.4%。本以為自5月以來汽車板塊走勢好轉,卻不料在短時間漲幅后還是迎來暴跌。行業分析師認為,汽車股暴跌背后,是股價連續飆升后獲利盤集中回吐,后市仍存在調整需求。
雖然事情發生在上周6月23日,但事件仍在持續發酵。直至目前蔚來官方都沒有就此事的最終結果公布。甚至有網友表示,對于這家新勢力車企已然路轉黑。可事實上,該事件對于蔚來品牌本身而言,無疑是一件抹黑,無論是資本、行業、用戶端都會帶去不少的損失。
無獨有偶,在墜樓風波后,美國專業做空機構灰熊在6月29日發布一則報告,直指蔚來汽車夸大收入和提高凈利潤率達到目標,該消息一出蔚來當日股價下跌10%。
雖然蔚來方及時發布《自愿公告》回應稱,該報告并無依據,其關于蔚來的資訊包含許多錯誤、無根據的推測及誤導性結論和詮釋。公司的董事會,包括審計委員會,正在審查這些指控,并考慮采取適當的行動來保護所以股東的利益。
不過截至29日收盤,蔚來股票還是跌11.36%,報收165.50港元/股,市值蒸發358.77億港元,折合人民幣306億;6月30日收盤時,股價有所回暖,市值處于2911億港元。
對于這家美國做空機構而言,其歷來戰績也是不菲。在網端的資料中,灰熊共發布過24篇做空報告,其中包括跟誰學、58同城、斗魚、瑞能新能源等。此次灰熊做空蔚來汽車的相關報告內容,感興趣的小伙伴自己查詢,BC在此不做過多的贅述。
但由該事件我們可以看到2點:第一,今年1至5月,蔚來汽車共交付37,866輛,同比增長11.8%,但作為新勢力車企頭部,蔚來的銷量的確不夠喜人,也被哪吒、零跑等被認為二線的車企趕超,即便分析師認為,這是蔚來在為今年的新車刻意汲取能量和產能實力,但對于市場和用戶而言,數字是真理。
灰熊本身對于中國新能源汽車真的了解嗎?在灰熊所出示的報告中一直有提及蔚來目前布局的換充電業務,灰熊指出,“按照公司每個季度披露的自己超充站、目的地充電和換電站,和對應公司披露的充電/換電設備的資產與設備投入額(折舊前)不一致。”
“至少在2021年前3季度,蔚來營收的10%,以及凈利潤的95%,都是旗下換電子公司蔚能和蔚來之間把訂單、款項左手倒右手實現的。”
大篇幅的描述換電布局,很顯然也是對于該布局的不肯定,那有沒有一種可能是,“海外并不太好看蔚來該項業務呢?”
但在國內,換電業務基本被認可,可以看到在2020年11月發布的《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規劃(2021-2035年)》中,首次確認換電與充電并列的地位;2021年3月,換電站建設被首次寫入政府工作報告中以及同年10月,工信部啟動新能源汽車換電模式應用試點工作,將北京等8個城市納入試點城市。
目前蔚來的戰略模式,的確有許多地方還不被接納,但并不表示沒有可以去試錯但空間,我們還是選擇看市場和用戶的反饋說話。截止6月30日日收盤,蔚來汽車美國股票成交額11.73億,換手率3.18%,總市值362.84億元。
比起蔚來最近的烏云蓋頂,國內油價方面迎來利好消息。就在29日財政部、發改委發布《關于做好國際油價觸及調控上限后實施階段性價格補貼有關工作的通知》明確,當國際油價高于130美元每桶時,國內成品油價格階段性不再上調,同時還將對煉油企業實行階段性價格補貼。政策持續時間暫按兩個月掌握。
由于國際形式的變化,國內油價在今年已經漲過十次有余,不僅如此,今年的部分地區95號汽油突破每升10元。60L的油箱加滿得花600多,讓不少燃油車車主苦不堪言。
華創證券研報指出,我國原油和金屬類大宗商品對外依存度較高,原油對外依存度都達到80%以上?!皩ν庖来娑雀叩拇笞谏唐穬r格與國際價格走勢高度相關。對于這類大宗商品,影響大宗商品國際價格的因素實際上主導了國內價格的走勢?!?/p>
就在大家為油價問題煩惱時,對于新能源汽車而言,這是大好時機,而前段時間汽車股票大漲也和油價漲幅有著極大的關聯。
油車開不起,那就選擇新能源車型,低碳綠色出行方式受到肯定,加之新能源汽車補貼政策以及各地市對新能源汽車上牌等方面的支持,今年新能源汽車的月銷量同比均呈現上升趨勢。
不僅如此,全國各地有實時的推出了全新的新能源車補貼政策,加速新能源汽車購買力。比如北京市,“今年6月1日至12月31日期間,報廢或轉出本人名下1年以上的乘用車并新購新能源小客車,每車最高10000元補貼。”
同時也可以看到,經過上半年汽車供應鏈停滯一段時間后,出現大幅度的上漲。行業分析師指出,“隨著智能化新能源汽車的逐漸普及,汽車消費已然成為換車周期縮短、新產品迭代加快,產品覆蓋、成本控制、研發效率成為供應鏈廠商核心競爭點。國內也將迎來本土供應鏈崛起良機......自主品牌國內市占率有望從21年的44%提升至2030年的60%,帶來本土供應商換道超車機會?!?/p>
根據 Automotive news數據,2030年全球前百名汽車零部件供應商營收將達到9000億美元。無論是從電池、芯片還是車機所搭載的細分類等方面,國內新能源汽車市場的蓬勃都帶動著國內汽車供應鏈的起勢。
延鋒汽車內飾,北京海納川(汽車內外飾系統、汽車座椅系統、汽車電子系統),中信戴卡(鋁合金車輪),還有像深圳德昌(集成電機系統)等等都是行業內的巨頭公司;不僅如此,像大疆、華為等熟知的科技公司,也在陸續投入研發入局汽車。
可見,這個在過去擁有無比堅固體系化的工業閉環已經被打破,潛力股和擁有創新意識的公司都可以入局,這才是新能源汽車帶來真正的改變。
-END-
原文標題 : 一周股評 | 起起伏伏,跌跌停停,此消彼長間或迎下半年爆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