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日期:2022-07-14 點擊率:23
然而危中有“機”,受國際金融危機沖擊比較大的傳統產業勢必加速深度調整,消費品工業亦有望在此輪調整中進一步增強國際競爭力。我國消費品工業已經進入加快結構調整和轉變發展方式的新階段,信息化已成為加速工業化發展的新動力。
信息化發展不均衡
由于我國消費品工業存在地域、行業、企業的差異性,發展不平衡,這決定了消費品工業信息化需求的多樣性、推進步驟的漸進性和實施過程的艱巨性。
對此,中國食品工業協會副秘書長王偉深有體會。他對記者說,雖然信息技術在我國食品行業中已經得到廣泛應用,但是發展并不平衡。我國規模以上食品企業不到4 萬家,大多數企業規模小、技術水平低。在這種情況下,如何利用信息技術為食品企業和食品安全生產服務是個嚴峻的挑戰。
而讓中國紡織經濟研究中心副主任吳迪擔心的是,企業對信息化的資金投入嚴重不足。即使效益好的企業,也是“產品設備投入多,信息化建設投入少”。據吳迪介紹,目前我國紡織企業每年在信息化工作方面的平均投入僅占其銷售收入的0.1%左右,投入最多的企業約占銷售收入的2%,投入最少的還不到銷售收入的 %。
以江西省為例,消費品工業企業信息化投入占主營業務收入的比重普遍不足1‰,大多數企業僅投入三五萬元或10多萬元解決辦公自動化問題,重點企業的投入也大多在50萬元以內,只有江中集團、鴨鴨集團等知名企業的信息化投入超過100萬元,但最高投入比例也不超過主營業務收入的3‰。
上海環思信息技術有限公司總經理吳福根也告訴記者,紡織行業中能夠整體應用ERP系統對企業進行綜合管理的企業不多,具備這個實力的主要是山東如意、廣東溢達、寧波雅戈爾等規模較大的企業。
吳福根認為,造成信息化發展不均衡的主要原因在于,在消費品工業領域中勞動密集型中小企業居多,他們的信息化基礎薄弱,信息化動力不足。
例如我國皮革行業,小型企業占90%,目前僅有康奈、金猴等少數規模大、品牌知名度高的大企業在研發設計、生產制造、企業管理、市場流通等環節推進了信息化。
公共服務平臺建設需完善
近年來,在國家及行業主管部門的大力推動下,我國行業公共服務平臺的建設取得了較快發展。例如上海市針對輕紡產業中小企業多的特點,采用市、區政府聯手的方式,建設了“包裝印刷產業公共技術服務平臺”、“服裝產業公共技術服務平臺”等一批產業共性技術的信息化應用平臺,通過向中小企業開放平臺服務功能,有效提升了中小企業產品開發設計、服裝服飾產品模版設計、工業產品包裝產品設計等方面的能力,促進中小企業的產業創新和產業升級。“建設行業化公共服務平臺,向中小企業提供公共的、專業化的信息服務和信息化技術服務,有助于他們縮小與大企業之間的信息化‘鴻溝’。”吳迪說。
但公共服務平臺的發展也存在一些亟待解決的問題。記者在采訪中了解到,紡織行業擁有多個大型行業信息服務網站,但市場資源缺乏有效整合,共享程度低;商務、資訊類信息較多,缺乏面向產業鏈服務的深度信息等。
再如皮革行業,信息化公共服務平臺主要是以皮革行業網站為主要形式,但大多數皮革企業網站服務功能單一,電子商務發展程度不高,皮革專業市場電子商務有待進一步推動。
為此,吳迪告訴記者,在搭建公共服務平臺時應對兩方面予以關注。
第一,在總體規劃、科學設計的基礎上,合作開發和建設行業公用信息網絡服務平臺,建立與完善行業產品、市場、企業數據庫,完善商品統計系統、市場信息監測預警、預報系統、數據庫檢索分析系統;通過互聯網,為行業中小企業提供行業規劃信息、政策信息、標準信息、市場信息、產品信息,為宏觀調控與決策服務,為微觀導向進行咨詢服務。
第二,中小企業信息化技術服務平臺為幾十個甚至上百個企業提供眾多中小企業所需要的個性化服務,細分行業是必然選擇。
信息化“富礦”待人識
在促進信息化與傳統消費品工業的融合,以及加快消費品行業技術進步中,信息技術的應用范圍十分廣闊。IT廠商所面對的消費品工業信息化市場其實是一座潛在的“富礦”。
兩年前,當時的信息產業部印發的《信息技術改造提升傳統產業“十一五”專項規劃》(以下簡稱“專項規劃”),曾明確指出信息技術在輕工行業和紡織行業的應用和重點。
在離散型輕工行業(如家電、家具行業)信息技術應用的重點在于設計信息化和產品信息化,在流程型的輕工行業信息技術應用的重點在于提高生產流程的控制水平,提高產品質量,促進生產工序的節能降耗。
紡織行業“十一五”信息技術應用突出三個重點,一是生產流程的計算機控制,二是生產裝備的精細化和智能化,三是設計手段的人性化和智能化。
事實證明,《專項規劃》對行業信息化指出的應用和重點非常準確。以紡織生產裝備為例,目前我國高端紡織設備市場基本上被國外企業壟斷,紡織企業棉紡織設備中無梭機、自動絡桶機僅占25%和21%。國內紡織企業的電子產品在工作穩定性和可靠性方面與國外企業相比都存在差距,紡織裝備制造業的機電一體化和智能化水平亟待提高。
不久前,《紡織業調整和振興規劃》出臺,有關專家指出,《規劃》將大大帶動紡織行業ERP、服裝行業電子商務平臺、服裝行業數字化綜合系統、紡織行業MES(執行制造)系統的行業軟件需求。這四方面的行業軟件將是IT廠商的機遇所在。
在采訪中,業內人士一致認為,IT企業應該圍繞上述重點領域開展技術創新,開發新課題,對IT廠商而言,“發展契機可能就在其中”。